香席仪式的演技与成熟连载之三
......接前文:到了宋代,香事活动已经成为上流社会中与【斗茶】一样,成为受到重视的社交活动,不但北宋汴京肆上有专门的【刘家上色沉檀拣香铺】,更有在筵席后,专门打理香席事物的【香药局】来负责听候换香。而在古籍著录上,此时也开始出现了大量的香书,著名的如丁谓的《天香传》,《叶氏香录》,《颜氏香史》,《洪氏香谱》,以及宋元之际的《陈氏香谱》等等。其受重视的程度,不是今天我们能想象的,甚至文学大家,书法家黄庭坚,还自许为“香癖”呢!
那么香席在古代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惑。尽管今天还没有找到像《斗茶图》那样具体的古话作品,像斗茶一样,将宋代香席的实况展现在我们眼前,但我们通过不少的文学著录,仍然可以把古人香席活动的情景还原出来。
首先,在香席上绝非直接用香来点火,因为香木一旦着火,必定有烟气和焦味,那要如何品评?但出香时又非要用炭,灰加热不可。所以在【香席】一词尚未普遍之时,宋人便常焚燃香炭,再以火力蒸烤,来达到出香的目的,虽称之为【焚香】,但并非直接焚烧香材。譬如: 宋 杨庭显 著 《焚香》诗:
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似纸。
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
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今有香不见烟。
素馨欲开茉莉折,底处龙涎示旃檀。
平生饱食山林味,不柰此香殊妩媚。
呼儿急取蒸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上面这首诗的前六句,可以说非常具象的叙述了宋人出香的过程。我们从诗中看到:首句说要选一个瓷炉,因为瓷炉不但轻巧,不导热,且无杂味,作者选的是青瓷鼎式炉。然后准备一片薄如纸的“银叶”(当时也有用云母片)来做隔开火与香的材料。第三句说炭火和香灰的调控,从头到尾要不小不大的力求均匀。第四句说坐香的处所“香室”,要透气但不通风。第五句说,主人拿出龙涎调配的独门好香,只能让热力烘出香味,可不能弄的冒烟。日本的香道,目前以云母片隔火,已经成了定制。不过只要炉灰调控得宜,直接用灰来隔火,才更见得手底真功夫。
此外,宋人在【境界】上,也提出了很具体的看法,认为品香的过程,不仅仅是气味的分辨而已.......
(未完待续)
https://www.chenxiang.tv/https://www.chenxiang.tv/source/plugin/csdn123_news/img/201802/26/59e5b47a16f98cb2adb069d5d01a58da.jpg
著录所提到的青瓷鼎式炉
南宋 青瓷鼎式炉 (杭州老虎洞窑址出土)
直口,尖唇,鼓腹,圜底,环耳,三角形足。肩 腹部饰弦纹二道,肩、足部饰短扉棱。黑胎,胎体较薄,足底露胎,器底有六个支钉痕。遍施青釉,釉色莹润,有开片。
-----------------------------------------
如果您想得到更多关于沉香的资讯,或者希望和我们交流互动,请您选择如下方式关注“浮世沉香”:
1,请您在打开微信后,选择“添加朋友”--“搜号码”-- 键入fushichenxiang
2,请您点击本文右上角三个点的按钮,在弹出页面中选择“推荐给朋友”及“分享到朋友圈”
3,请您添加微信号“fscx123”,将浮世沉香的个人账号添加为您的朋友,这样我们可摆脱公众平台的束缚,实现随时随地沟通交流。
或请您点击微信主页面下方的“发现”-- “扫一扫”,待照相机启动后,将您的手机对准我们的二维码:
浮世沉香微信个人账号二维码:
https://www.chenxiang.tv/https://www.chenxiang.tv/source/plugin/csdn123_news/img/201802/26/67dc598c22f93cec3e8c68720a25c76d.jpg
浮世沉香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
https://www.chenxiang.tv/https://www.chenxiang.tv/source/plugin/csdn123_news/img/201802/26/0d0ef168a106a3bf609b5eb832af2179.jpg
浮世沉香新浪微博二维码:
https://www.chenxiang.tv/https://www.chenxiang.tv/source/plugin/csdn123_news/img/201802/26/ee3a3b2ef1cd91a5b9501f3f4380d3f1.jpg
或请在新浪微博@浮世香堂
支持楼主,用户楼主,楼主英明呀!!! 向楼主学习 没人回帖。。。我来个吧 鄙视楼下的顶帖没我快,哈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