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之家 发表于 2018-6-3 10:55:20

刘俐俐| 诗书画一体与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叙事艺术:以李昌祺《芙蓉屏记》为中心

https://www.chenxiang.tv/https://www.chenxiang.tv/source/plugin/csdn123_news/img/201806/03/fb260a6fa193634f94aedfff0963ab78.jpg
https://www.chenxiang.tv/https://www.chenxiang.tv/source/plugin/csdn123_news/img/201806/03/1342a724f5129c6f5920a9fc7c112d6b.jpg
摘 要 :中国的诗书画一体如何进入小说? 这是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问题。解决此问题应回到中国古代这类艺术现象。以明代文人李昌祺的文言小说《剪灯余话》中的《芙蓉屏记》为中心, 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发现小说故事情节浅层结构为:遇难——分离——流落——受帮助——报仇——团聚。诗书画一体的芙蓉屏, 作为完整的小宇宙,其生成运转则是小说的深层结构。人,包括高公、崔英、王氏, 既是该深层结构形成之动力,又是其结果。诗书画一体的芙蓉屏进入小说的艺术效应为:芙蓉画及题词的合成过程,作为故事的深层结构,起到了强化故事特性的作用;芙蓉画和题词,铸就了小说中的芙蓉意象; 芙蓉屏合成过程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心理世界 由 芙蓉屏记 分析可能得出的几点思考:首先, 诗书画一体进入小说, 应以突出小说艺术特性为原则;空间艺术纳入时间艺术;绘画语言服从小说语言;诗歌的抒情性和所 记 之物流转题材的相互兼容等。

关键词:诗书画一体、小说艺术、故事特性、绘画语言


试读:

一 问题的提出

1.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文言小说,“叙事中夹带大量诗词,这无疑是中国古典小说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 ①,诗词入小说从唐初传奇如张鷟的《游仙窟》始日益兴盛,是很有点历史的现象。小说与诗歌分属不同文体但毕竟同属文学体裁,叙事中夹带诗词,不过以诗歌元素或方式进入小说而已。超出文学范围的诗画,即以绘画艺术的元素或方式进入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中值得注意的另一现象。这里的所谓诗画,不是指诗歌与绘画各自单独存在,而是在三维空间中,以”画“为主并有配合画做内容的诗词。诗画之“诗”为某人之手的毛笔字题写,乃至还有印章,共同出现在画作白处。即付诸于同一物质媒介和空间,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因此,可以称为诗书画一体,这是我国特有的艺术现象。诗书画一体在绘画领域是很普通现象。诗词与绘画的相通相异,中国古代身兼诗人和画家的文人们早就讨论过。如唐代王维和宋代苏轼等大文人。现代学者甚至将诗歌和绘画艺术分别总结为“诗语言”和“画语言”② 诗词入小说,学术界已有一定研究③,只不过有待进一步理论总结和概括而已 至于画作特别是诗书画一体,进入文言小说的现象,尚未引起学者充分注意 笔者以为,诗书画一体与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叙事艺术 是一个更大的题目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 包括诗书画如何进入小说,以及诗书画一体如何影响到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叙事艺术两方面 本论文以小说为基点,讨论诗书画一体如何进入小说?这类小说成功的艺术效果是怎样的?可总结出怎样艺术规律?截至目前为止,尚未得到文学理论界的深入研究
笔者以为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并对此有兴趣。

2.如何研究?笔者以为,如上所提问题,绝非以逻辑方式在理论层面推导即可获得解决。因为,当初古代文人创作小说,是从自我艺术感觉出发,逐步摸索和实践,而不是首先理清中国绘画艺术特性,再搞清作为一体的诗书画如何进入小说合乎小说艺术的特性才写作的。解决此问题的实质是对古代文人艺术实践及经验的总结 即应该回到中国古代这类艺术现象去总结。到哪里去找这样现象?这涉及到两个现象,一是诗书画何时出现?二是诗书画何时开始进入小说?

关于第一个现象,程抱一教授认为,绘画中出现诗歌不是发生在绘画产生之初。宋代以前的画上很少题字,虽有题画诗却不是写在画面上。“宋代开始了中国绘画的真正的黄金时代”。创立于宋初的画院,使得画家们得以悠闲自在地深化古人遗留下来的技巧,拓展他们灵感的主题领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画院的边缘, 诞生了由文人学士,也即非职业画家从事的绘画 这些艺术家,通常都是杰出的书法家, 在某些体裁方面挥洒自如,尤其是归入‘植物花卉’ ( 竹、兰、梅等)门类的主题——因为这个领域所要求的技巧凭借某种笔法,而这种笔法常常与书写十分接近 他们最初的意旨不在于成就 伟大的艺术 ,而在于通过借助大自然的形象,表达一种心灵状态、一种精神意趣,以及最终,一种生存方式”。这个倾向的代表性人物是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等。是他们“使人们最终接受了中国绘画中如此特别的做法:在作画的空白空间题写诗文。这一做法最初的意图在于使绘画变成一种更‘完整’的艺术,在这样的艺术中结合了意象的造型性和诗句的音乐性,也即,更加深邃地结合了空间和时间维度 ”。④ 到了元、明、清,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勃兴,诗、书、画就像孪生姐妹一样,形影不离地一起出现了。这三者的结合,丰富了中国画的形式,使之更有特点 其意义不仅是诞生一种合成性的艺术形式,更在于生成了独特的合成性艺术观念。⑤

关于第二个现象,即诗书画进入小说的时间,笔者以为,寻找和确定的逻辑应在宋以后的文人小说。只有成熟的诗书画一体空间艺术现象,才有它进入小说的可能和如何进入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到文人写作的文言小说中去找?学界已经获得共识:中国文言小说从最初产生,即确定了诉诸于文人案头阅读的方式。从文言小说成熟表现的唐传奇开始,一直到明清文人文言小说,不仅文字瑰丽华美,想象飞扬丰富,而且故事的营造和叙事结构也更复杂,融入更多人文性思考。这些特点是容纳诗书画一体进入的条件。

藉此,笔者提出在宋以后的明清文言小说中寻找和研究诗书画如何进入小说问题 即在此范围内找到艺术效果好的优秀作品,分析其成功经验, 以之为总结之基础 个案性研究方式就此确定。


3.选取明代文人李昌祺的文言小说《剪灯余话》中的《芙蓉屏记》的理由。

笔者选取明代文人李昌祺的文言小说《剪灯余话》中的《芙蓉屏记》。

首先,从作家角度看,李昌祺宦海沉浮且热爱文学,以文学方式寻找精神寄托,在他是很自然的事情。李昌祺曾经在永乐十年“役长干寺”,后七年,永乐十七年,“又役房山”。他说,役房山时期,“客有以钱塘瞿氏《剪灯新话》贻余者,复爱之,锐欲效颦;虽奔走埃氛,心志荒落,然犹技痒弗已。受事之暇,捃摭謏闻, 次为二十篇,名曰《剪灯余话》,非藉楮墨吟弄,则何以豁怀抱,宣郁闷乎? 虽知其近于滑稽谐谑,而不遑恤者,亦犹疾痛之不免于呻吟耳”。⑥ 李昌祺虽然模仿瞿佑,但他更希望以自我的方式凸显自己的《剪灯余话》与《剪灯新话》的不同。他的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他更注重教化功用。其二,他继续了《新话》中大量引用诗文的特点,以表现自己才气。最终效果来看,这方面努力在大多篇幅中事与愿违。这是他始料所不及的。但同时也说明他有意识引诗文入小说 有学者认为 ,《剪灯余话》成为承接《剪灯新话》与后世文言小说的桥梁 二话共同开创出传奇小说的另一新变体——“诗文小说”。 ⑦

李昌祺精通于绘画,是笔者选择其《剪灯余话》的另一个原因。据记载,李昌祺喜好和善于写作诗词,他有诗集《运甓漫稿》和《容膝轩草》、词曲《侨菴诗余》一卷等。现今只可见到《运甓漫稿》和小说集《剪灯余话》,其余作品收录何处,不得而知。明代徐伯龄在《蟫精隽 》卷十三所录《录运甓要》中说:庐陵李昌祺先生名祯,以永乐甲申进士,历官至广西左布政使,工诗文,尤精画。所著有《运甓漫录》《剪灯余话》等集。学博而才富,识高而指远。姑录其诗词数章,可以见其胸中矣。”⑧ 《运甓漫稿》诗集共七卷。每卷收录诗体不同。其“内容大部分都是题画题景、赠别悼亡、应制称颂、祝贺寿喜之作诗。”⑨ 可以推想,他在写作小说时,会渗透对绘画的喜爱,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将绘画元素和方式带入小说。


《剪灯余话》收有21 篇作品,以内容可分爱情故事、灵怪故事两大类,两者互相有所交织。从诗书画一体进入小说的角度看,特点最突出的是《芙蓉屏记》笔者以此为个案分析研究。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https://www.chenxiang.tv/https://www.chenxiang.tv/source/plugin/csdn123_news/img/201806/03/a16c4ae0b49ecded568a82b2e45ee564.jpg
https://www.chenxiang.tv/https://www.chenxiang.tv/source/plugin/csdn123_news/img/201806/03/31f8246bc617e55f2bdf0b932c1156ac.jpg

相见不如怀念 发表于 2018-6-7 03:14:22

看起来不错

痴男怨女 发表于 2018-6-19 16:08:43

very good

没企图 发表于 2018-7-2 22:28:39

感谢文玩之家分享

光辉岁月 发表于 2018-7-16 04:12:17

确实不错,顶先

情誼 发表于 2018-7-30 05:54:23

报告!别开枪,我就是路过来看看的。。。

笑着唱 发表于 2018-8-12 05:51:10

顶起顶起顶起

低調 发表于 2020-3-2 14:00:38

对于新入行的小白帮助很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俐俐| 诗书画一体与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叙事艺术:以李昌祺《芙蓉屏记》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