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乐山80后美女的香道古雅情怀 [专访陈玮玲]
本帖最后由 ting 于 2015-3-19 19:32 编辑香,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神秘而厚重的文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复古"元素的追捧,香道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不仅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广为流传,也同样走进了乐山这片文化热土。近日,记者走近乐山"80后"香道美女陈玮玲,切身感受香道文化的古雅情怀。
陈玮玲展示香道
因茶习香
"80后"美女远赴他乡学香文化
陈玮玲,乐山市夹江县人,现年26岁,除了眉目清秀、笑容甜美外,她的身上还散发着一种沉静的特质,她是一名香道文化的修习者。
据介绍,香道是由人嗅觉感官的享受,到精神层面修身养性的诉求,所产生的一门生活美学。即从香料的熏点、涂抹、喷洒所产生的香气、烟形,令人愉快、舒适、安详、兴奋、感伤 等等的气氛之中,配合富于艺术性的香道具、香道生活环境的布置、香道知识的充实,再加上典雅清丽的点香、闻香手法,经由以上种种引发回忆或联想,创造出相关的文学、哲学、艺术的作品,使人们的生活更丰富、更有情趣的一种修行法门。
"因为爱茶,所以习香。"陈玮玲告诉记者,修习香道还得从她19岁说起。那一年,青春年少的陈玮玲因工作关系,第一次与茶有了深入接触,从不喜欢到热爱,她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香道展示
"茶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生活的享受,更是内心深处的指引,精神上的升华,它使我一路成长,一路蜕变。"陈玮玲感言:"一杯茶,初识时佐以心情,相伴闲适;相知时细品滋味,知味口舌;至真时释心以待,自然而然。"
一时的偶遇,一生的期许。2012年,陈玮玲想到了以香辅茶,达和谐、滋养、净化之境界。于是,她孤身一人远赴福建厦门,开始了香道文化的学习。2013年,学成归来的陈玮玲在乐山城区开了一家弥茶小茶室,宣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她认为,只要把心放下,生活就是一杯茶,不悲过去,不奢未来,感受当下。
为了领悟香道文化精髓,陈玮玲今年又孤身前往昆明,学习和合香香道技艺。陈玮玲说,和合香因时、因境、因心情、因用途而和香,和香缘起不同而气味感受皆不同,法取变化不离心香合一。所以和合香,乃心香合一,香之呈现,心之呈现。
净化心灵
开启全新的心路历程
陈玮玲告诉记者,香文化的萌发,可以追溯到殷商以至更遥远的先夏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早在四五千年之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已出现了作为日常用品的陶薰炉。战国时期薰炉及薰香风气在一定范围内流行起来,且已经出现了制作精良的博山炉和雕饰精美的铜炉。但由于边陲与海外的香药(沉香、檀香、乳香等)尚未大量传入内地,直到先秦时期,"香气养性"的观念才初步形成。人们认识到,人对香气的喜爱是一种自然本性,强调香气不只是"养鼻",且具备了对"内心"的滋养。
香道展示
陈玮玲表示,香文化是身心灵净化的修炼,既能养心,也能静心,又可修心。两年多的习香历程,陈玮玲从单料香到和合香,由浅入深,使她开启了全新的心路历程:"心,若不为形役,即为自由;身心安顿就是幸福,安静的活在心灵的世界里,人心安怡,寂静欢喜,素真之心,人生自在。"
在陈玮玲看来,香道不仅仅是鼻息的嗅觉,而是呼吸养身,性情的表达,是观察内心,深度学习,心灵安定宁静的方式,更是自我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虽然它不可捕捉,你摸不着它、看不到它,可它却能自鼻根直达身心的根底,激活最真实的感受。因此,行香的人,需要心平气和,心静心定,如此才能静观内心,修己修心。
香道技艺
办培训班
填补乐山香道发展空白
陈玮玲说,香道一种宁静的修行方式,它是一种心香雅生活。香并非只是很贵的沉、檀香,香料香材可以是草本植物、动物等,在我国有上千上万品种,所以玩香并非是奢侈和贵的。然而,香道在乐山并无发展,目前市场依然很空白。为此,陈玮玲在成都和乐山两地开设了养心雅习班,大力弘扬修身养心的香道古文化,帮助广大市民静养身心,快乐生活。
陈玮玲表示,办培训班非常辛苦,但她非常热爱这个工作,她会一直坚持,相伴一生,因为是香道让她学会了正知、正念、正行。 {:5_243:}{:5_243:}{:5_24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