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香——东莞香文化研究
一、引子:关于莞香的美丽传说相传,在清朝康熙年间,著名香农汤茂才常年起早摸黑地植种香树,女儿汤秀香每天烧水送饭陪伴着父亲。汤茂才爱女心切,年年精挑细选最好的牙香珍藏,待女儿出阁时作嫁妆。女儿远嫁后,每天清晨都点烧牙香尽表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众邻里闻此香味纷纷赶来,得知缘由,广为流传。莞香中的上品牙香“女儿香”之名不胫而走,传颂至今。
另外还有一个流传了数百年的美丽传说:古时候,东莞种植香树的人,在莞香树长大以后,就把它连根挖起,洗晒成块状后出售。莞香的洗晒全由姑娘们负责,她们常将最好的香块偷藏于胸中,用来换取脂粉。“女儿香”由此得名。
二、概述:东莞本土的香文化
莞香树学名沉香树,又名女儿香、牙香树、密香树、土沉香、白木香等,属双子叶植物瑞香科,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在中国唯一以东莞地方名命名的树木。根据史书的记载,莞香在唐朝时由国外传入广东,宋朝时普遍种植,因其主要集中在东莞地区,故而又称之为莞香。
莞香树是常绿乔木,树皮呈暗褐色,容易剥落。叶子细薄呈卵形状,草质而有光亮,通常不超过10厘米。花小而散发芳香,呈黄绿色,几朵或多朵结成腋生伞形状花序。蒴果似连翘,长约2厘米。花期在每年的3至4月,种子成熟期在6月。成熟的种子为圆形,呈黑色。从育种、培植,到香苗长大成树的过程需要7至8年的时间。莞香长大成树一般为8至15米高,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莞香树生长于亚热带地区,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湿润。莞香树苗一次移植成活的概率很低,须要做两至三次的假植形成宿根,丰富其根系后再移到目的地种植。成树后的莞香,凿香头如马牙状,取其木块,即为成品。
当香苗长到直径大约20厘米、高约3.5米的时候,每年的秋后便开凿采香一次。采凿的木香依质地分为“白木香”、“镰头香”、“沉香”、“牙香”(又名女儿香)。第一次采凿的香块称之为“白木香”,又称之为“开门香”,木质没有花纹,是莞香中的最低品;次年由旧香口采凿的香块称之为“镰头香”,木质花纹少,没有油质,是莞香中的普通品;来源于一些老香树的树头,有丰富的油质,把它大块大块地凿下来,再精心将没有油质的部分铲去,留下油质的部分便是“沉香”,呈黑褐色,坚实而重,入水即沉;经多年采凿的老香树,木质花纹多,有丰富的油质,香农精心地凿成一条条如手指大小的马牙形,即为“牙香”,是莞香之中的极品。
根据学者的考证,莞香最少为4种,而最多为14种。但无论多少,其名均有出处,并且可以“色”、“形”、“声”来分门别类。在民国时期,陈伯陶编著的《东莞县志》卷十四中记载:“鹧鸪斑,曰朱砂管,曰黄熟,曰黑格,以其色言也。曰马牙,曰马尾渗,曰窃凿,曰结根,以其形曰也。曰铁格,曰菱角壳,曰香角,以其声言也。”
三、历史:辉煌的东莞香文化
相传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先民汤细弟在东莞大岭山鸡翅岭村引种了一棵香苗树,经过七八年的培植,香树长成3米多高,凿开树皮后香气拂拂,令人观叹。其后,本村和周边的村民纷纷效仿,在家前屋后引植这种香木树,渐渐成林,由此盛产莞香。
东莞在明代以前就已经广泛地种植莞香,鸡翅岭、龙岗、马蹄岗、金桔、大沙、梅林、百花洞等村落漫山遍野都是莞香。而附近一带的大沙、大朗、寮步,茶山等墟市则是莞香的主要集散地,生意红旺似火,其中又以寮步的香市最为著名。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东莞寮步的香市就与广州的花市、罗浮的药市、合浦(前属广东)的珠市并称为“广东四大市”。东莞的莞香不仅转运到苏杭、京师等全国各大城市,更是销往东南亚乃至西亚等地区。据说,香港名字的由来也跟莞香有关。
香港,意为出口香料的港口。今香港新界沙田、大屿山等地,古属东莞,也产莞香。古时外销的莞香多数先运到九龙的尖沙头(即现在香港的尖沙咀),然后通过专供运香的码头用小船运送到石排湾(即现在香港仔)集中,再用大船运送到各地。由于莞香堆放的码头,香气冲天,尖沙咀古时候称之为“香埠头”,石排湾这个转运香料的港口也就被称做为“香港,后来延伸到整个地区总称为香港。
另外,据说中山也跟莞香有关。古代中山市隶属于东莞,以产沉香而著名,故被誉之为香山。后改名为中山。
在清朝时期,女儿香是专供于皇帝的供香,皇宫里除了将它用于祭祀神灵之外,还用来驱蚊去虫。莞香的树皮纤维柔韧,是用来制造蜜香纸、香皮纸的原料。除此之外,莞香树还有药用价值,用于胸腹胀闷、胃寒、呕吐呃逆、气逆喘急等症。
四、现状:复兴东莞遗失的香文化
由于在雍正年间朝廷杀戮香民,康熙年间迁界令迁走大量香民,砍伐香树,使得莞香再也无法复兴,东莞乃至中国香文化至此失传。在解放后的二三十年,莞香是生产香料的主要原料,但由于滥砍滥伐,曾经满山披绿的莞香树所剩无几。六七十年代,人们迫于生计大量毁林,莞香濒临灭绝。1980年后,市药材公司为培植药用“沉香”,又发动群众在鸡翅岭、龙岗等村重新培植莞香树。目前,在东莞已经很难找到莞香的踪迹,除在大岭山和寮步一带的个别村落有极少数量天然生长的之外,就连很多土生土长的东莞人也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容。
直到本世纪初,东莞确立了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生态绿城、文化新城”的目标,开展文化建设新路向,不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沉寂多年后的莞香才再逢生机。为了保护和挖掘莞香树,东莞市政府和各界民间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复兴东莞遗失的香文化。
2001年,东莞市植物园新建立了一个珍稀植物园,里边特设了一个莞香园,专门育种和培植莞香,如今已经成功培育了香苗4000多株;2003年,市政府将莞香列入第一批古树木予以保护,位于大岭山公园内的50株莞香树作为种群之一,供游人观赏;2005年,大岭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莞香树种,在大岭山森林公园内开辟了莞香种植基地,占地200多亩,种植莞香树3000多株,全部由大岭山政府干部亲自带领下在植树节当天种下;近前,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由著名导演、广东亚视演艺学院院长孙彦军担纲总导演的大型音乐剧《莞香》创作组在东莞正式挂牌成立创作中心,其以“莞香”为名的东莞首部原创音乐剧将于明年的11月份在玉兰大剧院首演,随后将沿着历史上莞香出口的“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到我国港澳地区以及海外各地巡回演出。
此外,东莞还计划分别为香市和莞香修建博物馆,并申请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未来:产业与文化一起复兴的东莞新城
近年来,东莞在复兴本土香文化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是,这些都仅限于在挽救和挖掘莞香的文化底蕴方面,而没有与莞香的产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就目前而言,莞香在市场上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吸引了不少市民和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但是,东莞金凤化工有限公司是当地唯一的一家坚持主打莞香产品的香厂,并注册了“莞香”作为企业产品商标,早在70年代的时候,东莞香厂就已经相继开发出了近30个品种的塔香、卫生香、线香,是全国最早、最大的香厂,产品远销我国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南美等地,年产值高达2000万元。
莞香市场将大有作为,却面临着原材料紧缺的困惑。虽然整个生产流程沿袭了传统的手工做法,但香场自成立不久便不得不开始引进印度、澳洲等地的香料代替莞香原料。莞香的原材料问题紧抓着香厂的命脉。
正如现任香厂香主所言:“莞香不是香,莞香是一种文化,只有为这种香气添加新内容,才能让它香飘万里、香火不断。”只有攻克莞香的育种培植难题,大范围地工厂化育苗,莞香产业才能再次崛起。与此同时,要想将东莞香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科学地开发利用莞香的新渠道和新方式。
注释
陈伯陶(1855-1930),字象华,号子励,东莞中堂镇凤涌村人。光绪元年(1875年)考取秀才,光绪五年(1879年)考取解元,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探花。根据苏泽东编撰的《东莞题名录》,他是东莞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文探花。工书、擅画。其一生著作甚丰,有《孝敬说》(三卷)、《胜朝粤东遗民录》(四卷)、《东莞县志》、《瓜庐文剩》、《瓜庐书剩》等,都可以在香港大学、香港大会堂图书馆及罗浮山酥·观找到,其中以《胜朝粤东遗民录》、《东莞县志》最有价值。
这是关于莞香的起源的一个最为普遍的说法。
东莞本地的文史学家杨保霖老先生就断然反对这种说法,认为这是子虚乌有。
从《贡摺》、《贡档》及《进单中》所罗列的内容上看,我们可以断定莞香是当时向朝廷贡品之一。据清《贡摺》和《贡档》的记载可以看出,东莞进香始于雍正六年,止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共记载了十批次。
标签:正观文化,莞香, 莞香树,沉香研究
+++++++++++++++++++++++++++++++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正观文化(zhengguanwenhua)”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正观香传】
国家教育部CECC“香道师”职业培训中心
全国报名招生热线:400-007-9516
13906009516
正观香传产品业务:400-007-9516
18020770027
网站查询:www.xmzgxc.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