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之家
标题:
【书画天地】苏轼《功甫帖》迷局凸显中国古画鉴定之困
[打印本页]
作者:
文玩之家
时间:
2018-6-3 10:51
标题:
【书画天地】苏轼《功甫帖》迷局凸显中国古画鉴定之困
点击↑↑↑上方 京都工匠装裱 关注更多精彩
点击右上角。。。分享知识到朋友圈
转自(新华网北京2月19日专电--记者 岳瑞芳)
苏轼
《功甫帖》真伪迷局再起波澜。18日,上海藏家刘益谦携所购《功甫帖》原件现身北京,在全国近百家媒体的注视下,接受由高倍扫描仪和50-200倍的光学放大镜进行的“体检”。
据现场展示的高清图片,结合当天引用的机构鉴定报告及多位专家学者提供的最新学术文章,刘益谦及其所创始的龙美术馆执行馆长黄剑认为,《功甫帖》为自然书写,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的“双钩廓填说”无法成立,上博文章不能推翻此前由安仪周、张葱玉、
徐邦达
等历代鉴定大家做出的《功甫帖》为苏轼真迹的结论。
从2013年12月底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公开质疑《功甫帖》时起,到2014年1月13日纽约苏富比发布14页研究报告力证《功甫帖》属“
真迹
”,再到18日刘益谦被迫采用多种现代技术设备现场“验明正身”,《功甫帖》真伪之争扑朔迷离,进一步凸显中国古画鉴定困局。
《功甫帖》高倍影像否定上博“双钩廓填说”
18日,在近百家媒体的聚光灯下,上海龙美术馆执行馆长
黄剑
展示了《功甫帖》原件,并用现代科技设备对其进行了放大和扫描,同时对外公布了《功甫帖》1200dpi高清扫描图、6000万像素高清背光图,以及数码显微镜放大50倍效果图。
媒体会现场,《功甫帖》在高倍扫描仪和50-200倍的光学放大镜下,清晰可见众多自然书写特性,例如回锋提笔处、笔画交叉处显然较浓的墨色;偏锋扫过纸面时偶然发生的不规则缺口,聚墨处边缘有自然渗出笔画边缘的痕迹,以及自然有力的连笔游丝等。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功甫帖》为自然书写,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的‘双钩廓填说’无法成立。”黄剑说。
“双钩廓填”是中国
书画
技法的一种,利用线条钩描物象的轮廓然后填墨,非自然书写。“双钩廓填”也是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此前质疑《功甫帖》非真迹的重要证据之一。
除力证《功甫帖》非“双钩廓填”外,黄剑还援引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对《功甫帖》所做的技术鉴定,指出《功甫帖》用纸与北宋李建中《同年帖》、苏轼《致知县朝奉》为同一种纸张,完全符合北宋用纸特征。
针对《功甫帖》上的印章,黄剑结合多位专家文章指出,功甫帖上的两方残印应合并释读为“义阳世家”印。图像比对分析,这一印章与台北故宫收藏的北宋徐铉《私诚帖》、北宋吕公绰《真诲帖》、北宋黄庭坚《婴香帖》等北宋名迹中的“义阳世家”印章一致。
黄剑认为,《真诲帖》和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欧阳询《千字文》中的“莆阳傅氏”“清叔玩府”等印鉴和宋傅洵美《义阳世家事略》等宋代文献,更进一步把“义阳世家”印鉴的所有者推向了宋代的傅氏家族,从而使功甫帖的早期递藏史出现了明确线索。
“无论是书写的墨迹、纸张还是印章,都可以断定,上博此前发表的文章结论不能成立,因而不能推翻此前由安仪周、张葱玉、徐邦达等历代鉴定大家做出的《功甫帖》为苏轼真迹的结论。”黄剑说。
古书画易证“非伪”难证“实”?
苏轼《功甫帖》,纸本,墨迹,两行九字,纵27.9厘米,横9.5厘米,书“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是苏轼写给好友郭祥正(功甫)的临别便签。
当初刘益谦竞拍之时,《功甫帖》被认为是海内名帖、流传有序,且是苏轼书法流散在民间的“孤品”。《张葱玉日记·书稿》及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均曾提及苏轼《功甫帖》,徐邦达更赞其“神采飞扬”,直到上博3位研究员公开质疑其为晚清时期以“双钩廓墨”手法炮制的伪作。
18日,到场的一些专家学者,包括徐邦达弟子萧平、傅熹年弟子朱绍良(徐邦达和傅熹年均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七人小组”成员)在内一致认为,就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提出的证据而言,尚不能推翻此前由安仪周、张葱玉、徐邦达等历代鉴定大家做出的《功甫帖》为苏轼真迹的结论,除非他们有新的证据。
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止,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还未对此作出任何回应。
记者注意到,采访中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均表示支持安仪周、张葱玉、徐邦达等历代鉴定大家做出的《功甫帖》为苏轼真迹的结论,并认为上博的“证伪”站不住脚,但没有人敢“证实”《功甫帖》就是苏轼真迹。“我只能说,《功甫帖》非常接近真迹。”朱绍良说。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历来是世界性难题。据朱绍良介绍,在最权威的《宋画全集》中记载的900多件书画里,超过95%也是推论为“真迹”。“比如《清明上河图》,谁敢肯定就是张择端真迹?光乾隆皇帝就收藏了4幅,但又谁敢说故宫所藏《清明上河图》有假?”
据了解,中国宋元书画存世稀少,在国内也是寥若晨星,国内外不少博物馆将宋元书画作为镇馆之宝,收藏宋元书画的多寡甚至决定着博物馆在业界的地位。正因如此,古书画鉴定界一直信奉“宋元宽、明清严”的原则,不敢轻易“证伪”宋元书画。
台湾书画研究者陈萧羽认为,针对古书画鉴定,“存疑”是主观的,但“证伪”必须是客观的,需要无可辩驳的事实和逻辑支撑。他认为,在更完美的《功甫帖》出现之前,“从旧说”是最可接受的方式,在少数被证实为“真迹”和可被证明为“伪迹”之间存在大量的模糊空间,需要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在未来被验证。
《功甫帖》真伪之辩凸显中国古画鉴定困局
自上博专家去年年底发声质疑以来,身处舆论漩涡中的刘益谦已公开发表了6次声明。尽管他认为“这是个好事情,对《功甫帖》真伪的争议有助于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但随着争论的升级,还是让他“身心俱疲。”
刘益谦说:“现在艺术市场谁都可以说话,嘈杂无序。希望《功甫帖》真伪之辩不要成为一桩悬案。”
作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的权威,“七人小组”的鉴定曾经一言九鼎。“他们有丰富的书画鉴赏和古汉语知识,又曾经过眼过大量书画,多数人本身也能书会画,因而具备后辈无法企及的优势。”朱绍良说。
但如今,随着部分成员相继故去,古代书画特别是宋元书画的鉴定变得更加艰难,急需国家有关部门成立权威的鉴定机构厘清古代书画的鉴定难题。
据朱绍良介绍,国内目前最权威的文物鉴定机构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有100多名委员,但其所规定的章程是只对国家文博单位文物进行鉴定分类、评估级别,不面向社会。然而随着文物市场的活跃,社会市场鉴定需求越来越大,需要有面向社会的权威文物鉴定机构(包括古书画)出现。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也表示,尽管《功甫帖》的真伪暂时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定论,但由《功甫帖》所牵涉的中国书画鉴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积极面对,以便更好地解决中国书画鉴定的主流话语问题。
作者:
奥特曼打怪兽
时间:
2018-6-5 15:10
介是神马?!!
作者:
自作自受。
时间:
2018-6-14 21:02
沙发???
作者:
花汁、染红指甲
时间:
2018-6-29 01:14
我只是路过,不发表意见
作者:
苦情歌
时间:
2018-7-12 03:45
楼下的接上
作者:
旧城
时间:
2018-7-26 10:23
1v1飘过
作者:
一份執著
时间:
2018-8-8 11:51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在这里!
作者:
拆不穿
时间:
2020-2-27 18:07
嘘,低调。
欢迎光临 沉香之家 (https://chenxiang.tv/)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