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之家

标题: 华夏燃香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香香公主    时间: 2016-7-20 01:57
标题: 华夏燃香文化
                                                   
  华夏民族燃香的传统,可以远溯至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龙山、良渚等文化的先民为驱虫祛疾通灵压祟,便已开始用陶制熏炉燃焚香茅草。舜帝受尧帝禅让即位时,“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所谓“柴”,即是燔烧牺牲与香料,以其馨香祭祀天地山川之举。
华夏燃香文化
【南宋】李嵩《焚香祝圣图》  秦汉大一统格局形成之后,随着疆域的扩张与海陆交通的便利,来自西域和南洋的香料大量进入中原,推动了华夏燃香文化的兴盛。西汉刘歆在《西京杂记》中曾记载成帝皇后赵飞燕之妹赵合德馈其姊的礼物清单,其中即有“五层金博山炉、青木香、沉水香......九真雄麝香”等名贵香具和南洋香料。  魏晋南北朝虽属乱世,但仍阻挡不了燃香文化的发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中载:“石崇(按:西晋大臣)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必备。”足见奢靡。此风至隋唐而愈烈,隋炀帝每年除夕要成车地焚烧沉香,而青灯黄卷的佛寺也大量地焚香或调制沉香饮以奉祀。  两宋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座巅峰,燃香文化于此时普及至民间,与烹茶、挂画、插画被时人合称为文人四艺。黄庭坚溯古度今,将“香之十德”总结为“感格鬼神、清净心身、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中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女词人李清照亦常在兽形铜香炉内燃焚沉香或龙脑香(冰片),“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醉花阴》);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则曰:“京师承平时,宗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鬟持香毬在旁,而袖中又自持两小香毬。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诚然“香车宝马”之胜景也。

华夏燃香文化
打香篆

华夏燃香文化

隔火熏香的埋炭
华夏燃香文化

煎炙中的隔火熏香
  明清之际,燃香文化由成熟而鼎盛。不仅在香料的品鉴、加工、燃用上愈发讲究,在香具的分类、选材、制造上精益求精,在专著上诞生了后被收入四库全书的明周嘉胄《香乘》此一集大成之作,更在于燃香文化的气质由庙堂祭祀式的肃穆拘谨演变为了文人士子式的坦荡随性、雅致澹泊。而燃香之法,亦于斯时大致定型为三式:(甲)打篆燃粉,起于唐朝,在香炉或香熏的灰面上用香篆模固香粉成型,此过程被称之为打香篆,然后用线香点燃成型的香粉焚之,既享芳馨,亦兼计时;(乙)隔火熏香,将火炭块浅埋入香炉或香熏的香灰内,灰面上卧一薄陶瓷片或金属片作隔火,然后将香料放在隔火上徐徐煎炙,但闻香丝缕缕而不见烟火之气,且香效幽长持久,是品鉴高级香料的最佳方式;(丙)燃焚线香,即点燃香插上的线香,烟云涌动,幻化万千,传香迅速,操作简便,是明清以来最常见的燃香方式。
华夏燃香文化
燃焚线香  时至今日盛世重现,燃香文化蔚然复旦,吾侪于兴灭继绝之时,须知华夏燃香文化早已走下庙堂化成民常,燃香乃为营造雅境,闻香不妨谈笑风生。而徒守沉寂,默然半日,为香而香,作“道”自缚者,其学步岛夷之呆稽,诚贻笑大方而已矣。
                    
                        




欢迎光临 沉香之家 (https://chenxiang.tv/)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