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之家

标题: 渡海佛香:铜鎏金狮子熏炉(国宝华光·海上丝路系列) [打印本页]

作者: 沉香论坛    时间: 2017-1-3 18:40
标题: 渡海佛香:铜鎏金狮子熏炉(国宝华光·海上丝路系列)

五代闽国“铜鎏金狮子熏炉”(见图),于清代道光年间在福建仙游城西保福院出土,被清代儒学家陈寿祺收藏,后辗转流落于民间,现藏于福建博物院。它通高40.1厘米,炉口直径21厘米。熏炉盖似盔形,上蹲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狮子,狮口微张,狮身中空与炉身内部相连。熏炉口呈五瓣葵形,其腹部铆接五个兽面蹄足。熏炉口沿上刻着楷书“弟子监铁出使巡官主福建院事、检校尚书、礼部郎中、赐紫金鱼袋王延翰,奉为大王及国夫人铸造师子香炉壹口,捨入保福院永充供养。天祐四年九月四日题”铭文一周。
铭文上的“天祐四年”即公元907年,是年四月,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改元“开平”,唐朝宣告灭亡。此后,中国正式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割据状态。香炉虽制造于九月,但是它沿用的依然是唐朝的年号。香炉的主人王延翰(闽嗣主)是当时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的长子,“大王与国夫人”指的就是王审知夫妇。王审知当时虽然只是节度使,但是他其实已经是福建的最高统治者。据此铭文,可以看出这个熏炉是王延翰为父母祈福而铸造的。
熏炉即香炉,顾名思义是熏香用的器皿。中国熏香的历史悠久,熏香不仅能够洁净环境,驱灭蚊虫,还能治病辟秽。但是受地理条件所限,中国原产的香料非常有限,沉香、檀香、乳香、龙脑香、豆蔻等热带香料多来源于各国的朝贡,香料成为非常稀有的奢侈品。自汉代起,宫廷之内熏香蔚然成风,后宫女子也以香争宠,调香斗香。南朝陈后主更是穷奢极欲地用名贵的檀香、沉香等木料建造了香闻数里的临春、结绮、望仙三座阁楼。隋炀帝下江南时亦是“锦帆过处,香闻十里”。
唐五代时,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大量香料输入,使熏香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香料从宫廷之中流入了上层社会,成为士大夫阶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诗仙李白就曾多次以香入诗,如“日照香炉生紫烟”“沉香亭北倚阑干”;南唐后主李煜曾写词云“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等。除了生活用香之外,宗教仪式也大量地使用香料,因为传说释迦牟尼曾认为香是佛的信使,有香就有佛。于是在各种佛事活动中,焚香、上香几乎是必有的内容,佛教的传播更加促进了香料的风行。
由于国人对熏香狂热的喜爱,香料成为了海上贸易重要的货品之一。《旧唐书》记载唐代异域进贡香料的次数达120次,约30多个品种,进贡香料的国家主要有波斯、大食、新罗、天竺国、林邑、吐火罗国、狮子国、扶南、爪哇、扶林(东罗马)等。大量的香料从波斯湾或红海,经锡兰(今斯里兰卡)和印度半岛南端,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中国沿海各港口。香料随着各国的朝贡队伍与商队来到中国。在进贡给中央政府少量的香料后,商人将大部分的香料投入市场进行香料贸易,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由于统治阶级对香料的喜爱,中央政府甚至下令各州府以香料替代赋税,闽国王氏家族就曾经多次向中央政府进贡香药。
此时的中国不仅是香料的输入国,也是日本的香料输出国。《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之前,曾在扬州药市上购买麝香20斤;沉香、甲香、甘松香、龙脑、安息香等600余斤;荜拔、胡椒、阿魏等500余斤。
成熟的熏香文化催生出了各类熏香器皿,有熏笼、香炉、香囊、香球、香盒……唐代的香器做工精美,款式多变,花纹复杂,堪称巧夺天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单就熏炉来说,便在款式上分为三足型、五足型、六足型、宽座型、带柄型、塔形型等。其中,应用飞禽走兽为题材制造的熏炉又被称为“香兽”,主要造型有狮子、鸭子、鸳鸯、象、麒麟等。这件五足造型的“铜鎏金狮子熏炉”沿用的就是唐朝最典型的款式之一,主要流行于公元7世纪至10世纪。
熏炉不仅是生活用具,也是佛前供奉的主要香器。从王延翰用熏炉来替父母祈福表达孝心这一举动,可以看出王审知家族对于佛教是相当推崇的。在王氏家族统治福建的几十年间,福建兴建的寺庙总数比过往几百年所建的寺庙还多。受益于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推崇,唐末五代时期,福建的佛教研究在当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与日本、朝鲜、印度的交流也十分紧密。
香炉盖上的“狮形钮”可以说是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一个例证。中国最早关于狮子的记载是东汉时期,当时安息国曾向中原王朝进贡了一对狮子。狮子在佛教中代表着庄重威严,可以驱邪避凶。伴随着佛教的深入传播,“狮子”越来越获得了大众青睐,作为一种艺术题材广泛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鉴真东渡时,也将狮子造型的长柄熏炉带入了日本,并在奈良时期风行一时。如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便收藏有一件公元8世纪时圣德太子所用过的“狮子镇柄香炉”。
这尊“铜鎏金狮子熏炉”不仅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见证,而且是当时佛教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亦是五代闽国唯一刻有铭文的器物,弥足珍贵。透过它,可以窥见彼时上流社会熏香文化的风雅,闻到繁华的“海上丝绸之路”飘来的袅袅佛香。
(作者为福建博物院馆员)
知识链接
香药
香料除了让人获得感官上的愉悦,还是理气、解表等治病除疫的药材。香药疗法,是古阿拉伯人创建的伊斯兰医学。早在汉代,香药即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据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载,中国最早的香方为汉郑玄的《汉宫香方注》。东晋时期,医药学家葛洪将香方记载在其医疗典籍《肘后备急方》中。隋唐时,佛教典籍中合香药传入,更促进了香药的应用与发展,这一时期许多医药典籍都收录了香方,如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等。
至宋代,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医学的发达,史籍文献中都将香料称之为香药。香料在养生保健、中医内科、外科治疗中应用广泛,载入香方的医药典籍与香谱不断面世,如《证类本草》《太平御览》等。宋真宗时,设专管采买与收藏香料的机构“香药库”,类似机构一直沿用到清朝。明清时期,香药的使用在民间得到推广,医学典籍中记载香药最全面的应为《本草纲目》,记载芳香类药物100余种,基本囊括了现代常用香药。
(吕锦燕)




欢迎光临 沉香之家 (https://chenxiang.tv/)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