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之家

标题: 【一个镇·一条街】到岭下朱坡阳街,看古老风景,听古老传说(附地图) [打印本页]

作者: 沉香论坛    时间: 2017-1-31 20:17
标题: 【一个镇·一条街】到岭下朱坡阳街,看古老风景,听古老传说(附地图)

  择水而居,早在数千年前,聪明的先辈们就懂得了这个道理。有了水的浸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倚赖水上交通的古代,更是孕育了多少繁华的商埠重镇,《一个镇,一条街》栏目此前报道的罗埠、永昌、游埠无不如此。
  今天我们要说的岭下朱坡阳街,却不在水畔,而是伫立一个名曰坡阳的山岭之下。因为地处陆上交通要道,这里同样有过车水马龙、兴盛喧嚷的岁月。只是千年之后,星移斗转,坡阳街渐渐沉寂,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许多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和传说也正慢慢被忘却,消失在尘埃之中。
  还好,街上的人们暮然回首,发现若再不紧紧抓住这古老的恩赐,老街上的物和事将逝去不返。眼下,当地村民和有关部门正对老街进行抢救性的修葺和保护。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老街会以一个更有韵味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眼前。
  大王殿里的古老传说
  坡阳老街东西走向,长约250米。在老街的东首,有一处十分醒目的建筑,那就是大王殿。
  大王殿是岭下朱的本保殿,全称叫“大王本保殿”,本保老爷姓朱名驮,塑像身着紫袍,全身贴金,封位仅次于皇帝。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当地不少村民都要来这里祭拜。
  关于大王殿,在当地有一个妇孺皆知的传说。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之初,被王莽的军队追杀落荒而逃,逃到坡阳岭下,刘秀见四处都是官兵,已无路可走,就匆忙躲进了本保殿。刘秀对着殿里的神像(朱姓的本保老爷)说:“如果你保佑我逃过此难,等我称王称帝之时将为你塑金身。”话刚说完,就见殿门口许多蜘蛛迅速织网,很快就把殿门网了起来。
  追兵到此,正待进去,一看殿门口全是蜘蛛网,心想刘秀一定不在这里,就掉头往别处去了。刘秀因此躲过一劫。刘秀登基后,按照自己的承诺,为神像塑了金身,并说:“你这个菩萨好,你不是本保,是大王。”从此以后,本保殿就改为了大王殿。
  不过,关于刘秀逃难到岭下朱,当地村民中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刘秀逃难到岭下朱附近一块古时称作三角九斗的地里,眼看追兵赶到,刘秀无处可躲,只好向在麦地劳作的一个老农求助。他请求老农让他装成农民模样,老农没有答应。他就说:“如果你帮我,我保证以后这块田里出的麦穗都是双头的。”老农将信将疑,让他装成了农民模样,刘秀因此骗过了追兵。此后,这片麦地结出的麦穗果真都是双头穗。
  这两个故事,千百年来口口相传,当地许多村民都有记忆。这足以说明,岭下朱历史之悠久。
  观音阁中的奇幻故事
  就在大王殿旁的一条小巷之内,有一个在岭下朱颇为有名的观音阁。
  观音阁坐北朝南,是一座一层楼高三进式庙宇,仿徽式建筑而建。阁内屋顶为木结构框架,地面为青石板,四面墙壁由红砖堆砌而成。外面墙壁用白色粉刷,在上方屋檐处有黑色墨线勾勒。门上方有黑色“观音阁”三个大字,东南墙角有半人高水泥香炉,供信徒烧香所用。
  据当地村民介绍,观音阁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原来朱氏太公居住的地方,也是朱姓村民祭祖时挂太公像的地方,现在村里的朱姓人氏都从这里繁衍开来。
  关于观音阁的由来,阁前立的一块碑文上作了详细介绍:
  观音阁始建于明初,为岭下朱第十世始祖俊六太公所建。明建文帝时,燕王朱棣在北京起兵图谋篡位,时任海门(今台州椒江)守将的俊六太公忠勇正直,带兵勤王。在一次与朱棣的交锋中,俊六太公亲手射杀了朱棣的坐骑,朱棣也差点被生擒。(此事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有载:“……南军飞矢如注,射王马,凡三被创,之易之……燕王急走……”)
  燕王篡位后,俊六太公解甲归田。在回乡乘船途中,遇一段檀香木紧随船行,数次拨弄,仍紧随不弃。笃信佛教的俊六太公见此情景,连忙对檀香木许愿:“你如果是一块佛骨,请上船头与我相随归故里。”话音刚落,一个大浪把檀香木掀到船上,俊六太公又惊又喜,急忙将它装进香袋,焚香相供,回到岭下朱,特聘能工巧匠,雕就一尊观音佛像,日日俸供于堂前。燕王定都北京后,得知俊六太公文武双全,又是忠良之臣,不计前嫌,想重新启用俊六太公,俊六太公以“忠臣不事二主”吞金而亡。
  时光流逝,历史皆成烟云,然而每逢农历二月十九(相传是观音生日),前来参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一来观赏观音佛像之奇遇,二则敬仰俊六太公之忠义。庙会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如今二月十九的庙会,已成为岭下朱的传统节日。
  不过,檀香木较为名贵,引起了一些贪财胆大之人的觊觎。檀香木自雕刻成观音像后,历尽劫难,前后被偷了五次,前四次都被找寻回来。其间也有人来到岭下朱出高价收购这尊观音像,但没能得逞。观音像在“文革”破四旧中被人冒着生命危险藏在猪栏中,才免了被毁灭的厄运。随后,当地请专人负责观音阁事务。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时,由一义乌籍老太太看管观音像,她自己是观音信徒,并且熟知中草药治病的方法,懂得占卜算卦。因此,在此期间观音阁的香火很是旺盛。不幸的是这时观音像再次被盗,并且最终没有找回。
  据一些见过檀香木观音像的人回忆,原来的木观音像高25厘米左右,雕刻很精致,观音形象栩栩如生,非常漂亮。观音像构造为:观音脚踏船,船上坐着太公,还有一撑船人,表明观音是由太公乘船带到岭下朱的。现在供奉的观音像是檀香木观音像被偷走很长一段时间后,村民们从东阳买来樟木,请人仿照檀香木观音像重新雕刻的。

  追远亭上往昔可追否
  离开观音阁,往西走几步,又有一条小巷。小巷两旁的房屋墙体倾斜度很大,岌岌可危。但在这条危险的小巷尽头,藏着一口清乾隆年间的古井,当地称大井。
  这口古井的井栏一体成形,是由一块巨大的青石凿刻而成,栏周刻着“元辰已造及时新井”几个大字。据考,该井深数十丈,井内全用数米高的石板砌成。其井水甘甜可口,水温冬暖夏凉,在通自来水之前,一直是当地村民的重要饮用水来源。
  岭五村村主任吴亦明说,从这口古井的名字来看,它很可能修建于大旱年间,因此才会取名“及时新井”。
  继续往西行,两旁全是木结构的老房子。在中街一处老屋前,岭五村分管文化的村干部汤春仙介绍说,这里以前是关公庙,因文革时被毁,现在庙已不存,住着一对高龄老人。
  来到下街,也就是坡阳街的西入口,入口旁是岭下镇中心小学。汤春仙说,其实这所小学的原址上,曾经伫立的是岭下朱最大最精美的古建筑———朱氏祠堂。这个祠堂是明代建筑,在上世纪80年代被拆毁盖了现在这所小学。在此之前,祠堂也曾被用于办学。汤春仙说,因为没有祠堂的图纸,现在想恢复回去也难了。
  老街西入口外,是一口元宝形的池塘,称阳埠塘(音)。池塘水尚清澈,在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颇有意境。
  就在阳埠塘的西岸,原有两处岭下朱标志性的建筑,文昌阁和追远亭,遗憾的是文昌阁上世纪80年代也被毁了,如今仅剩下孤零零的追远亭。
  历史上岭下朱耕读文化发达,村人崇尚读书,多人在外做官。据村民介绍,清乾隆三十二年,岭下朱一个叫朱秋奎的人考取了状元。当时金华的县官夜里做梦,梦见衙门口有一只羊,羊角上挂着官帽。第二天醒来,他请人解梦,解梦人告诉他,羊在十二生肖里是未,一角挂官帽,即表明有朱姓人将考中状元,后来果然应验。但这个朱秋奎并不是岭下朱人,而是朱基头人,因岭下朱在当时影响较大,朱秋奎考取状元后到岭下朱来认祖,因此岭下朱有出状元之说。而文昌阁正是岭下朱崇尚读书的重要标志,文昌阁内设有孔子庙,祭祀文曲星以保佑岭下朱文人代出。
  追远亭位于原文昌阁南边的小山坡上,建成于清代,文革时被毁而后重修,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亭名取自《论语·学而》“慎终追远”及班昭《东征赋》“入匡郭而追远兮,念夫子之厄勤”,表示“祭祀先人”及“追念先贤”之意,一直以来都是岭下朱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当地村民祭祀先祖、追念先贤及文人聚集之所,见证着一方古镇淳朴的民风与斑斓的历史。
  追远亭共三层六个面,青瓦白墙,吻兽伏脊,飞檐翘角,每层六只亭角整齐划一,三层亭面错落有致,令人不由惊叹于古人的精巧与智慧。
  走进亭中,一股木香悠然而至,古朴规整的大厅中六根内柱巍然矗立,亭子正前方悬挂着一块红框匾额,金色笔峰游走在黑底的木板之上,用繁体勾勒出“追远亭”三个大字,让人顿感眼前一亮。沿着狭窄的楼道,移步走上二楼、三楼的亭台,一钻出楼道,抬头望去,斑驳的亭角,隐隐可以看见雕栏画柱剥落的油漆,花鸟鱼虫、名士贤达等木雕形象栩栩如生,它们在良工巧匠的一画一刻间拥有了生命,静静地盘踞在亭阁一角,等待有缘之人在此时相聚。
  靠着亭栏,眺目远望,坡阳岭下千年来发生的一切似乎都在云卷云舒之中,只是那遥远的往事仍可追否?

  千年老街期待焕生机
  追远亭,能取这样一个名字,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千年后的今天,坡阳岭下的一切已发生巨变,坡阳街上许多古迹已消失或破败不堪,居住者更是稀稀拉拉,当年林立的店铺,如今只剩下一家理发店。但往事犹可追,亡羊补牢仍不晚。眼下,当地村民和有关部门正对坡阳老街和街附近的一些古迹进行抢救性的保护。
  坡阳街原本是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但近年因铺设自来水管等需要,鹅卵石路面被毁,取而代之的是水泥路。采访当天,走在坡阳街上,上街路段的水泥路部分已被撬起,接下来整条街的水泥路部分都将撬掉,因为岭五村已经专门烧制了一批青砖,将来的路面将由青砖和青石板组成,古色古香。
  同时在进行的还有古建筑修葺。这项工作去年8月就开始了,到目前为止,街两侧的店面向街面已基本修好,站在街上一眼看去,颇为完好。部分重点古建筑,内部修葺也正在进行。但在一些房屋的背面,破败甚至坍塌的情况仍不少。岭五村村主任吴亦明说,因为资金有限,只能一步一步来。
  目前,岭五村已在坡阳街上利用老房子建成了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村文化活动中心。这两个场所几乎每个村都有,但岭五村的不一样,它们独具古韵。
  在阳埠塘岸边,一个崭新的仿古亭台楼阁即将完工。汤春仙说,这个水畔亭楼的功能不仅是为村庄增添景色,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休憩的地方。
  追远亭旁已经堆着一大堆青砖。吴亦明告诉记者,他们打算在亭子前方的第一级(共3级)平台上修建100米长城。将来,“北京有万里长城,华西村有万米长城,岭下朱有百米长城”。
  文昌阁已毁,暂时无法恢复,将平整成一个停车场。吴亦明说,村里的设想是利用村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观光旅游业。今后,他们还将建展览馆,开农家乐,恢复一些老作坊、老店铺,比如豆腐坊、酥饼店、糕饼坊等,并挖掘抢救一些民间人文故事。让来这里的游客不仅有风光看,有东西吃,还有故事听。
  金东区岭下镇政府对保护坡阳老街也很上心。该镇党委书记盛锋说,金华的自行车绿道已规划从坡阳街经过,将来还打算在积道山岭下朱这一侧修建山门和游步道。这样一来,人们到岭下朱可看可玩的东西就更多了。“岭下朱离金华市区不远,非常适合城里人周末郊游。”
  历经千年沧桑的坡阳老街能否涅槃重生,我们拭目以待。

  岭下朱坡阳街简介
  岭下镇位于浙江金华城区东南,距金华市区12.3千米。岭下镇清代属惠日乡,据光绪《金华县志》载,岭下朱属二十一都二图,石桥属二十都二图。岭下建镇始于民国21年(1932)。2000年金华县撤县设金东区,岭下镇归金东区管辖。
  岭下朱是岭下镇政府的所在地,岭下朱以数字划分村落是近代农业合作社时期的事,现在的岭一村,因当时无处挂靠,把它挂在岭下,并按顺序把岭下划分为几个村子,而岭下朱二、三、四、五村原是一个整体。关于岭下朱村名的由来,据《松溪朱氏宗谱》载,明朝时,朱姓迁居坡阳岭下,故名。也有人对村名的由来这样阐释,说坡阳岭下养猪,从远处看岭下有圆锥的突起物,形状非常像猪,因此取名叫岭下朱。村落定名叫岭下朱大约在明朝时,而岭下这个地方最早有朱姓居住,在传说中可以追溯到汉代刘秀时期。
  坡阳街因坡阳岭得名,全长400余米(现存老街250米),路面以青石板鹅卵石铺设,旧时是一条上通丽水、台州、温州,下达金华、衢州、严州(现建德一带)的陆上交通要道,因此非常繁华热闹。据考,坡阳街古时商店、客栈鳞次栉比,游人、商贾川流不息,著名商号有同泰、同和、豫康、保元堂、叶乾元等。沿街古迹众多:上街有大王殿、观音阁、大井;中街有关公庙,下街有明代画家朱性甫故居、朱氏宗祠等。该街上头与坡阳岭水阁楼相连接,下方与阳埠塘(音)、文昌阁、追远亭相呼应,充分显示出坡阳街的古韵风采。由于历史原因,近年不少古迹已经损毁。
  所幸近年来,当地村民充分认识到了文化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资源保护、抢救和古建筑修缮工作,以期让坡阳老街重焕生机。








欢迎光临 沉香之家 (https://chenxiang.tv/)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