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之家
标题:
65款紫砂壶经典器型图例及名称由来(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文玩之家
时间:
2017-2-16 23:35
标题:
65款紫砂壶经典器型图例及名称由来(一)
对于刚接触紫砂壶的朋友们来说,紫砂壶内涵丰富,知识繁杂,喜爱却又不知从何下手,那就先从形上下手吧,熟悉经典器形,然后再多看大师作品,慢慢的就会对紫砂壶的泥料,工艺,神韵等等知识逐渐了解,从而挑到适合自己喜爱的壶,多看多学多问,少交点学费总是好的。
小编将分几次,为大家介绍65款经典器型。本次为大家介绍的是石瓢壶、
扁腹壶、
传炉壶、
大彬提梁壶、
德钟壶、
掇(duo)球壶、
掇只壶、
仿古壶、
汉铎(duo)壶、
汉瓦壶,这10款经典紫砂。
一、石瓢壶
“
石瓢
”
最早称为
“
石铫
”
,
“
铫
”
在《辞海》中释为
“
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
”
。
“
铫
”
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
“
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
”
。苏东坡把金属
“
铫
”
改为石
“
铫
”
,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
“
流
”
(壶嘴),又有
”
梁
”
(壶提)的砂陶之
“
铫
”
用来煮茶,这
“
铫
”
也即后人所称的
“
东坡提梁
”
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
“
石铫
”
壶。
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
“
曼生石铫
”
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
“
金字塔
”
式,观赏端庄。
“
曼生石铫
”
与
“
子沾石铫
”
相比,虽同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后者则刚烈而古拙,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
那么,紫砂
“
石铫
”
何时称
“
石瓢
”
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
“
弱水三千,仅饮一瓢
”
,
“
石铫
”
应称
“
石瓢
”
,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二、扁腹壶
扁腹壶,或者叫扁仿鼓壶,依壶身矮,壶口大而得名。日本奥兰田君对壶之理趣有此论述:
“
知理而不趣者,独取小与直,而不取大与直。知理又知趣者,不论大小曲直,择其善者皆取之。知理而不知趣,是为下乘,知理知趣是为上乘。
”
此壶理趣兼得,当属上乘无疑。理,此壶身线且口大,宜泡绿茶,一弯流出水条索长且涎水。壶把端拿,甚是轻巧,亦感舒适,平衡点恰到好处。趣,整体协调、对称,且节奏感强烈。若俯视,钮盖、肩、腹五个圆圈,如涟漪荡漾,十分悦目。盖边线略强于口线,正合国人天盖地之理念。
三、传炉壶
传炉壶,式度端庄,风格雅致,隐隐然有古风韵,堪称佳品。有鉴于此传统壶型由来已久,然欠缺考据,众壶友多不知此壶,今东拼西凑,略言一二,聊做无米之炊。
老子曰
“
大象无形,大巧不工
”
。金砂认为制壶赏壶,到了极致就是看其气度,观其神韵。至于细节的处理到显得不过尔尔。传炉壶的特点正是如此!传炉壶有着青铜器般的威严与稳重,它古朴典雅,曲线强劲有力,浑厚端正。是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典范,要想做得比例恰当、珠圆玉润,骨肉廷均实属不易。自古以来宜兴众多制壶艺人均有制作,但都公认传炉壶最为难做,这也是此壶市面上比较少见的原因之一。就其形式来说传炉为传统壶型,至清末曾改为四方传炉,可为历久弥新。现存最有名的传炉壶当属原藏于开四海家中,于1937年由清末民初壶艺名家俞国良用
“
大红袍
”
泥料做制的一把。此壶方圆相济,挺匀有力,色泽红艳,光彩照人,是传炉壶式的经典之作。还有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的传炉壶,为清末两江总督端方在宜兴定制,具手法来看也应为俞国良所作。只不过在传统的基础上稍加改进,盖为桥扭。传炉的名称来历又是什么呢?似乎难以考据,但就作者的见解来说可能性有二。首先传炉为古代道家炼丹所用之丹炉。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游尽天下名山,与丹术,医道颇有心得。至麻姑神功泉(江西抚州南城)觉得泉水清冽脱俗,于是传炉炼丹,留恋泉石之间,至今,葛洪仙井遗迹犹在。麻姑泉酿酒又称寿酒,洪祖以其水炼丹求寿成仙,而人寿之极致又称茶寿。今以阳羡砂壶,仿传炉之型,饮茶延年。真乃切情,切意。其次,古时还有
“
金殿传胪(炉)
”
一说,明清时代在殿试后两天,皇帝召见新科进士。考取的进士们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恭立于安门前听候传呼,然后与王公百宫一起进太和殿分列左右,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名次。这就是
“
金殿传胪
”
。
“
胪
”
有陈列的意思,
“
传胪
”
就是依次唱名传呼,进殿晋见皇帝。因古时候紫砂壶是士大夫阶层的雅玩,将壶名取为传炉,应有取其谐音后又取意自勉吧。
民国四年
(1915
年
)
,俞国良为葛德和陶器公司,利用陶器公司制壶,所作
“
四方传炉壶
”
,作为中国海外送展紫砂作品之一,获
1932
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
四、大彬提梁壶
在今天的玩壶人看来,高
20.5
厘米,口径
9.4
厘米的大彬提梁实在是一把大壶,可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尚属小物。时大彬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器型上
“
改大为小
”
,
“
改俗为雅
”
,奠定了紫砂壶基本的审美倾向,使紫砂壶能进入文人生活,成为文房清玩,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这也让时大彬成为紫砂宗源上的第一座高山,让无数后人仰止。
粗看很不起眼
!
大彬提梁身筒成较大且丰满的扁球形,上部圆环状提梁粗大,六方三弯嘴,六瓣平扣钮,压盖,圈底,溜肩,素身。
五、德钟壶
“
德钟
”
壶型为钟,
“
德
”
是修辞,最俱代表的作品便邵大亨的德钟壶,大亨所创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系最佳天青泥之呈色。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壶盖内有
“
大亨
”
楷书瓜子形印。
六、掇(
duo
)球壶
掇,落起来的意思
,
掇球
,
落起来的球。掇只掇子没什么区别。掇只是大亨原创,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壶在盖沿和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线。民国时期程寿珍所作掇球壶为掇球中的精品。
七、掇只壶
《宜兴县志》中提到有一把壶,
“
一壶千金,几不可得
”
。千金之壶,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称得上是壶中之王了。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把紫砂壶呢
?
《宜兴县志》中记载的这把千金之壶是一件被称为
“
掇只
”
的紫砂壶,
“
掇只
”
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宜兴县志》中记载的掇只壶之所以价值连城,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
八、仿古壶
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
,
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
,
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
;
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九、汉铎(
duo
)壶
汉铎,即汉朝之铎。汉铎,即汉朝之铎。《说文》中对铎的解释是:铎,大铃也。它是器物的名称。具体地说形状有些像甬钟,但体积小。梅调鼎
(1839—1906
年
)
字友竹,号赧翁,慈溪人,长期在慈城居住。有人称赞他是清代书法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其为之作铭的汉铎壶可算是目前在紫砂历史上最据研究价值的汉铎壶了。此壶壶身由正楷
“
汉铎
”
二字,下刻行书;
“
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
”
有诗日: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暗喻了梅先生自己虽终身为布衣,以卖字谋生。却是重节操的一方名士。
铎为方彤,顶卜有一个短柄,腔内有舌,可摇击发声。舌有铜、木两种,铜舌者称金铎,木舌者称木铎。
“
铎
”
除了做为乐器以外,其作用从历史上各种古籍的记载中归纳来大概有两方面:
“
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
十、汉瓦壶
汉瓦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历来多位艺人都有仿制此种款型,而之前杨彭年的一款汉瓦壶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圆筒形壶体,上侈下教,短流势较直。盖平略见弧,桥式钮,钮面阴刻海棠纹样。泥质坚结,砂色暗红。壶盖子口制作圆而不规,转捻即紧,拈钮可以翕起全壶。壶身镌楷书渴语:
“
放下屠刀否,心莲顷刻开,三千今世界,开眼见如来。
”
署名
“
金冬心意门
”
。又刻坐佛一尊,落款
“
两莑居士罗聘画
”
。盖面刻行书
“
蕉雪子摹、己卯冬月作
”
凡九字。底钤阳文篆书
“
杨彭年造
”
方印。
作者:
华丽的冒险
时间:
2017-3-15 15:04
为了三千积分!
作者:
好自为之
时间:
2017-3-29 02:13
广告位,,坐下看看
作者:
害羞的斑马
时间:
2017-5-8 16:57
支持你哈...................................
作者:
自作自受。
时间:
2017-5-15 12:46
前排,哇咔咔
作者:
一张白纸
时间:
2017-10-3 22:41
顶起顶起顶起
作者:
阳光下的阴霾
时间:
2017-11-30 11:53
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作者:
习惯了
时间:
2018-4-21 16:45
我也来顶一下..
欢迎光临 沉香之家 (https://chenxiang.tv/)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