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最后登录
- 2017-2-3
- 香囊
- -151
- 积分
- 1933
- 精华
- 0
- 帖子
- 2009
- 主题
- 3023
- 分享
- 0
- UID
- 57345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沉香之家。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点击登录 关闭
作 者:刘九洲
我接触古书画也有二十年了,以往多是从图像判断入手,没有关注过古书画纸张、绢绫的新旧问题,也不看什么包浆。现在看来,这中间也有一些小窍门。
前几天去香港,专门为了看一件传为赵佶的竹子,10多年前,这张画发表在英文版《东方》杂志上,当时图片太小,怎么也看不清楚,现在可以看到原作,我就兴冲冲跑去。
看之前,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件20世纪仿造的古画,但是仿品也好看,仿品可以透露出仿造的路径。
△(传)赵佶青绿竹图(局部)
看到原作,果然发现了其中的问题。竹子所用颜料,似乎都堆积在绢的表面,看起来感觉很危险,像是快要掉下来的粉。这与以往所见大量古画,如赵佶真迹《竹禽图》颇为不同,宋画的颜色,即便很厚重,但是与绢的结合还是非常好的。
△赵佶《竹禽图》(局部),大都会博物馆藏
再仔细看看此画材料,有很明显的包浆,我马上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仿造古画的人,知道鉴定者一定可以辨认新绢和旧绢的差异,害怕露出破绽,于是特意找了一块真正的老绢。波士顿美术馆网站上有宣和摹《捣练图》的超级扫描局部图,展示了宋代绢的微观老化特征。有包浆的老绢,由于年代久远,已经类似于一张油布,绢的表面老化,吃不进水墨或者颜料,再好的颜料和胶,抹在油布上,还是要掉下来的。这就是此件传为赵佶的绘画,颜料看起来都堆积在表面的原因。
伪造古书画,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如果使用新绢,即便做得很破旧,只要用放大镜,就能看出绢的骨架子很强。如果使用旧绢,因为有包浆,颜料吃不进去,即便是水墨,也吃不进去,所以,有些看起来很淡的水墨古绢画,大可怀疑。真古旧的水墨画,颜色不会淡,怎么洗都不会淡,只有画在古绢上的伪造古画,一洗就淡。
不少人,虽然整天说包浆,但是他们素来没有谈到,包浆也会给伪造带来巨大障碍。今天我们看到一些伪造的宋元古画,表面上看残破不堪,其原因是包浆导致颜色无法结合绢。有人问,包浆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纸绢表面的氧化层,新纸绢“饮墨”,有包浆的纸绢“不饮墨”。
真古画,大多使用好颜料和好胶设色,一般不会整片掉色,即便局部残破,也不会整体不堪。颜色如果整体沾不上去,多是新造假画。
总结一下,只有三种情况:真的古绢,真的古画,包浆把绢和颜料都覆盖了,最近可以去苏州博物馆看仇英展览,体会这种真古画;新绢上画新图,冒充古画,这种情况下,没有真包浆;在古绢上画新画,绢上有包浆,颜料在包浆外层,于是颜料、墨色,就不断往下掉。
武英书画微信订阅号:wy2010bbs
投稿和版权合作信箱:wy2010bbs@163.com
网址:www.wy2010.com
版权说明:
武英书画带期号的文章,均为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公众号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喜欢本文的读者,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订阅办法:
一、点标题下方”武英书画”链接加关注。
二、进入通信录,公众号,点右上角加号,搜索“武英书画”或“wy2010bbs"。
三、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