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最后登录
- 2017-2-3
- 香囊
- -151
- 积分
- 1933
- 精华
- 0
- 帖子
- 2009
- 主题
- 3023
- 分享
- 0
- UID
- 57345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沉香之家。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点击登录 关闭
原标题:乐在花钱集藏中
几年前一次聚会时,一个朋友腰间挂着的一枚大“铜钱”吸引了我的目光,赶紧要过来看,原来根本不是什么“咸丰元宝”“醇化通宝”之类的行用古钱,而是一面镌着十二生肖、一面刻着是八卦的钱形物,朋友告诉我这是花钱。花钱精美的图案和别样的纹饰一下子唤起了我内心的共鸣,从此和花钱结下了不解之缘。
花钱也叫厌胜钱、压胜钱,起源于西汉,至清末民初都有铸造,它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到了后来,花钱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诸如开炉、镇库、馈赠、赏赐、祝福、辟灾、占卜、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都要铸钱,材质也多种多样,除了铜质,还有金、银、锡、铅等。花钱不像行用钱币那样正统、规范,它借助钱币的形制,把古代的思想、艺术、民俗、宗教等都融会进来,中国古代钱币文化的内涵便因此而延展、丰富。
花钱,因其与民俗、宗教等息息相关的历史背景及其精美的制作工艺,为许多藏家们所青睐,但由于花钱没有类似现代钱币的“防伪方式”,验证起来只能依靠颜色和花纹等,对购买者的眼力和见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正因如此,市场上的造假现象十分猖獗。初涉花钱收藏时,我也交了不少学费。平日研究钱谱,某某名花钱入心入脑,一到市场,往往按图索骥,蓦然一枚钱币跳入眼帘,就是谱上那枚名钱,头脑一热,急忙出手,拿回来静心一看,“高仿”一枚,后悔不已!但我从来没有去退货,而是将这枚花钱放在显眼处,始终提醒自己,钱币有假货,掏钱须小心。
随着“堑”吃得越来越多,“智”也不断有所增长。其实花钱的传统鉴定,与瓷器和行用钱币一样,可以先通过目测造型、颜色、材质、纹饰、文字及其工艺特征等方法了解其基本情况,然后再通过用手摸、掂分量、听响声等辅助方式,来进一步辨别真伪。不管真钱的铭文如何清晰,纹饰如何生动,一旦再次翻模,新钱风格总难免有些板滞。真品花钱色泽自然细腻、光亮,文字、图案清晰,伪品则不然,但如果仿铸逼真,在形制、铭文、纹饰相同的情况下,就要注意铜质、厚重、文字书写特点、时代风格和特征了。
自打迷上了花钱,每周日的古玩市场是必逛的。如果因为其他事不能去,心里也是痒痒的。来到市场,一个摊一个摊地浏览,看到有花钱,便蹲下来,细细挑选,相中的,赶紧抓在手里,讨价还价,生怕跑了。时间一长,摊上的小贩都成了朋友,上了新货,或者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告诉我,或者等我到市场再拿给我看,往往有不错的收获。遇见相熟的币友,便聚在一起交流,自己近期收了个什么钱,品相如何好,上一集又错过了什么钱之类,有时候也把拿不准的钱拿来让朋友过过手、掌掌眼、估估价,钱对了、拣小漏便喜上眉梢,钱打眼、火大了也说没花多少钱,即使心中非常失落、失望……
虽然限于经济条件高档花钱玩不起,但一些品相上乘的普通花钱诸如“生肖钱”“八卦钱”“吉语钱”“符咒钱”还是有一些的。每当得到一枚心仪的真品花钱,我便视若珍宝,白日里摩挲再三,反复端详,夜里放在枕下,神游万仞。闲暇时便拿出集藏的花钱,一一观览,在那红斑绿锈、满目沧桑的古币间徜徉,领略我国民俗花钱的绚烂多姿,感受中华钱币文化的浩瀚精深。有时我也效法古人、友人,将其系于腰间,随时鉴赏把玩,别有一番传统情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