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王维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作为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其诗中总是常常会出现与“佛”“香”有关的内容。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他的代表作之一的《谒璇上人》 少年不足方,识道年已长。 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养。 誓从断臂血,不复婴世网。 浮名寄缨佩,空性无羁鞅。 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 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 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 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方将见身云,陋彼示天壤。 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 诗中的“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意思就是“愿跟随大导师研习佛法,焚香而瞻仰。寂静地居住在一个陋室内,覆盖和承载了宇宙的纷纷事物。”这是禅家的最高悟境,也是诗家的最高化境。 用香是人类最美好的文化感受形式,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不仅代表着生命不息、世代相传之意,更表现了古人礼敬天地、尊崇神灵祖先、尊重自然的精神思想。从古老的文明开始,香就伴随人类穿过时空的长廊,余烟袅袅。 佛教在唐代的兴盛对香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推动。佛家的教理经书对香大加推崇,几乎在所有的佛事活动中都要用香,不仅敬佛供佛时要上香,而且在高僧登台说法之前也要焚香。在当时广为流行的浴佛法会上,要以上等香汤浴佛;在佛殿、法坛等场所还常要泼洒香水。 在大唐的盛世环境中,香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使香文化在后来的繁盛与普及成为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