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秀场

吴昌硕:诗书画印四绝

  [复制链接]
7
回复
4876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023

主题

0

好友

1933

积分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6-3 10:52: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沉香之家。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关闭


吴昌硕(1844-1927)



游学杭湖苏 艺海苦作舟

   吴昌硕三十岁(1873年)开始,游学杭州、湖州、苏州、上海等地,直到1887年开始定居上海止,前后达十、四五年之久。其间,结识了诸多名家宿儒,见识了大量彝器文物,既开拓了眼界,又吸纳了众家之长,为他晚年在艺坛确立宗师地位夯实了基础。


  1873年,吴昌硕再度赴杭州诂经精舍从俞曲园研习辞章和训诂之学,达一年余。


  1875年,经人介绍赴湖州“六才子”之首的陆心源家做司帐。陆是咸丰年间举人,曾任福建盐运使,家多文物,尤嗜收藏宋版书和古砖。陆名其书斋为“百百宋楼”;建“千甓亭”藏古砖千块;建“潜园”以会友谈艺。吴昌硕与陆意气相投,司帐之余得以遍览陆家收藏,并在“潜园”广交朋友,切磋学艺心得,大有获益。

  “六才子”中的杨见山,与吴昌硕情谊最厚。杨见山,号庸斋,咸丰举人,擅篆书和诗文,特别是前者,对吴昌硕的影响最大。吴曾谦虚地待之以师礼,常自称“寓庸斋里老门生”,并欲正式拜杨为师。但杨始终推辞不允,认为以兄弟相称为宜。而实际上,吴自此后二十余年至杨逝世,一直尊之为师。


  1882年夏,吴昌硕迁往苏州,以卖画为生,将妻子施季仙从安吉接出,从而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窘迫生活。


  吴昌硕在游学期间结识的当代名士之中,对其影响最大的要算是绍兴任颐和嘉兴蒲华了。
任颐,字伯年,绍兴人,擅长花卉和人物画。大吴昌硕四岁,因两人年龄相近,故而兴趣相投。吴向任学绘画笔法,任向吴探讨书法。两人经常相互切磋,终成莫逆之交。


  蒲华,字作英,嘉兴人,为晚清杰出的书画家。因家境贫困,少年时曾做过庙祝,咸丰三年成为秀才。嗜好书画和诗文,才艺超群。但因出身低微,当过和尚而被时人鄙视,不愿与之共餐。吴昌硕颇具慧眼,却不囿于门户之见。而与之亲密来往。蒲华十分感动,遂引为至交。蒲华狂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诗、书画无一不精的艺术才能无不对吴昌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人交游达数十年。宣统三年(1911年)夏,蒲华因假牙鲠喉突然逝世。但蒲华身后寂寞,无儿无女,家徒四壁。吴昌硕毅然为之治丧,并为之撰写“墓志铭”。


  吴昌硕与任伯年、蒲华的交游长达数十年。他们三人艺术虽各有所长,但总的精神却是相同的,即: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抒发出个人的性情,表现新的意境,开创了新一代画风,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为后来“海上”画派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著名书画理论家邵洛羊曾说“集其大成,登其峰巅的吴昌硕,而当初披荆斩棘,开径辟路,破泥古之积习,开‘海派’之新风,应推蒲作英。”

     “竟凭画手夺天山”

     吴昌硕绝意功名以后,迫于生计或受友人举荐,曾有三次“从政”的记录。


  第一次是在他39岁时(公元1882年),因故乡不宁,他携眷客寓苏州,以鬻艺为生。因生意清淡,不足以养家糊口。便在友人的举荐下作县丞小吏,前后达数年之久。


另一次是在他56岁时(公元1899年)在友人兼同里湖州“六才子”之一的丁葆元的保举下,他受任江苏安东(今涟水县)县令。可是,也许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之故,他上任一月因不惯官场逢迎便挂印辞去。后来他刻了著名的两块印石以明志:一为“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自比陶渊明);又一为“一月安东令”。


  公元1894年,吴昌硕51岁时他应儒将吴大澄之邀参佐戎幕参与中日甲午战争,当时倒的确踌躇满志,一心要大展身手。一倾强烈的爱国救国热情的。虽然战争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廷失败而告终。然而这次从军却在他的艺术人生中留下了浓重而闪光的一笔!


吴大澄,号轻斋,江苏吴县人,同治进士,累官到湖南巡抚。工篆书,擅金石,富收藏,精鉴赏。吴昌硕早在1890年(47岁)在苏州时就与他相识,并一见如故。在吴大澄寓中吴昌硕有幸遍览了大量古代文物及历代名家手迹,眼界大开,获益非浅;而吴大澄又极为欣赏吴昌硕的石乞石乞求索的好学精神,两人遂成莫逆之交。


  公元1894年(农历甲午年)日本侵略者凯觎我国北方领土,寻衅开战。清廷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暂占上风,毅然下令已退职在家的前湖南巡抚吴大澄督师北上迎敌,这就是著名的“甲午战争”。


  当此之时,吴帅特邀吴昌硕参佐戎幕。他不顾亲友劝阻,毅然慷慨北上,同赴国难。……
甲午战争虽因种种原因(清廷腐败等)以失败告终。但以邓世昌、丁汝昌等海军将士浴血奋战,与敌舰同归于尽的英勇事迹,却名垂史册,光耀千古。吴昌硕曾写一诗以哭丁汝昌:


            海军未复谁雪耻?愤失海权蹈海死,
            精卫衔石填沧海,鸣呼我国多烈士。
    战后多年,吴昌硕尚耿耿于怀,又写一诗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赤子之心和爱国主义的情怀:
            石头奇似虎当关,破树枯藤绝壑攀。
            昨夜梦中驰铁马,竟凭画笔夺天山!


     社结西泠 百年流芳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吴昌硕正值61岁之时,中国印学界发生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浙江篆刻家叶品山、丁辅之、吴石潜、王福庵等聚会于西湖孤山的人倚楼,决定创立一个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定名为“西泠印社”,邀请吴昌硕参与其事,吴欣然同意。通过十年努力,印社同仁集资购地,修造亭堂,发展社友,终于在1913年重阳节正式成立,印社确定“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建社宗旨。各地金石学者纷纷参加,并一致公推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从此,中国印学界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
      
其时,吴昌硕为印社亲题社额,并撰一长联:
             印岂无源?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
           
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上联追述了印社的源起,是由浙派篆刻家所发起;下联则自谦为来自田间的耕夫,仅仅具有印学的基础知识而已,不足以担当印坛盟主(社长)的重任。联语充分表现了先生襟怀坦荡、虚怀若谷的高尚情操。


  西泠印社在近百年的发展史中,由于印社同仁及其继起者的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为“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作出了很多贡献;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抢救国宝“汉三老碑”一事。


汉三老碑为“汉三老讳忌日记刻石”之简称,于清咸丰初年余姚客星山董氏墓地出土。当时为有金石嗜好的周姓人所藏。石上刻有217个文字,因起首有“三老”文字故得名。此石一出土即引起诸多金石家、国学家的兴趣,纷纷考证、研究和诠释。从文字内容来看,系东汉建武28年(公元52年)间所刻,距今足有一千九百余年历史。1921年有人企图将石碑高价卖给日本人,以牟取暴利。消息传来,印社同人即与社长吴昌硕商议。他拍案而起,义愤填膺,立即以抢救三老石为己任,奔走呼吁,邀集浙江同乡及印社社友达65人,并昼夜挥毫作画,发起书画义卖。经几月努力,集腋成裘,终于募齐八千银元,将国宝赎回,并在孤山之颠、观看楼旁建石旁永存。


  早在印社成立之初,吴昌硕所撰《西泠印社记》中曾希望于印社同仁:“惟与诸君子商略山水间,得以进德修业,不仅以印人终焉,是则予之私幸耳”。意思是不但要终生追求篆刻艺术,而且要做一个有高尚道德和专心事业的人。而抢救及保存国宝“汉三老碑”这一义举则充分体现了他和印社的艺术家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高尚道德,值得我们后人敬仰与学习!  

    申江潮满月明时
    
吴昌硕晚年客居沪上这段时间,是他艺术创作的巅峰时期。他金石、诗、书、画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熔于一炉中,放射出奇光异彩,驰誉于海内外。他以自己的实力和成就完成了从“耕夫”到中国近代艺坛宗师的艰苦而漫长的蜕变,成为公认的“海派”画家领袖,成为近代艺术史上的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


  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的炮声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上海成为了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久之后便存为远东地区著名的大都会。那时,华夷杂居,官贾云集,商品经济十分发达。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因太平天国战争之故,纷纷携带文物书画避祸沪上;上海的文物书画市场因之而十分兴盛。各地书画家也先后慕名而来,汇聚于上海滩,鬻艺为生。一时间,群英荟萃,争奇斗艳,各显风流。其中最著名的有张熊、赵之谦、胡公寿、虚谷、任薰、任伯年、蒲作英、吴昌硕等。因之而逐渐形成了著名于世的“海上画派”……

1913年重阳节西泠印社宣告成立,吴昌硕被推为第一任社长。此后他经常来往于杭州、上海两地,研究印学,出版印谱,提携后学,为发展中国印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14年冬,上海书画协会成立,公推吴昌硕为会长。


  1915年,上海“题襟馆”书画会推吴昌硕为名誉会长,该会原是海上名家自发组织的民间书画团体,会员中有曾农髯、李梅庵、王一亭、吴侍秋、冯超然等名家;还有青年书画家如钱瘦铁、贺天健、张善子子、张大千、孙彐泥、朱复戡等。同时还吸引其他阶层的名人如康有为、于右任、谭延 等参加活动。吴昌硕几乎每晚必到,十分关心书画会的活动。此外,吴昌硕还十分注意提携青年人,谆谆教诲,使之不断进步,如潘天寿、王个 等。后来他们都成为了书画大家。


  吴昌硕寓居上海时期,金石、书画作品频频出版,影响流布于海内外。特别是在东瀛日本,更是大受欢迎。1921年,日本国著名雕塑家朝仓文夫出于对吴的崇敬,特塑先生铜胸像以赠;先生转赠西泠印社,后置于印社石龛中,称之为“缶龛”。


  吴昌硕自幼至老未尝一日停止对艺术的探索。他的成功探索,掀起阵阵标新立异的浪潮,其势如黄浦江(申江)之夜潮,汹涌澎湃,一扫晚清艺坛泥古、守旧、循规蹈矩之积雪,使晚清艺坛呈现出一派千姿百态的繁荣景象。正如他在一首题画诗中所说:


        东涂西抹鬓如丝,深夜挑灯读楚辞;
        风叶雨花随意写,申江潮满月明时。
            超山香雪埋画魂
           1927年11月6日,一颗巨星突然陨落——吴昌硕因患中风不幸谢世,享年八十四年。
    
十年前(1917年)施氏夫人病殁于沪寓;次年,其子吴涵、吴东迈遵父嘱,扶施夫人灵柩回故乡安吉,葬于鄣吴村后的凤麟山,并营造生圹。本来,按照“叶落归根”的乡俗,吴昌硕逝世后,自然也要归葬于故里的。然而,世事如云,变幻莫测——1927年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搜捕共产党人,上海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吴昌硕便与家人至余杭塘栖镇小住,并登超山赏梅。


  超山位于杭州东北,处临平与塘栖之间,周围15里,环山植梅,有“十里梅花”之称,与无锡梅园、苏州邓尉并誉为“江南三大观梅胜地”。


                                          

《品茗图》

  吴昌硕生前到杭州西泠印社从事艺术活动时,常来超山游览,对超山的十里梅花情有独钟,曾嘱其子东迈道:“百年后,愿埋骨于此中”。
      
昌硕先生生平酷爱梅花,因梅花铁骨铮铮冒严寒,御冰彐,有傲世风范。因而,他一生的画作中,梅花是他着墨最多的题材之一。他自称“梅知己”;咏梅诗极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算是《忆梅》一诗:
              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
              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


  1932年超山吴昌硕墓竣工。吴东迈遵父亲遗命,将故里风麟山麓的章氏夫人灵主和施氏夫人灵榇迁移至超山与吴昌硕合葬。一代艺魂从此永远安息于十里香雪海中。


  吴昌硕墓于六十年代初被列为余杭县文保单位。十年动乱时墓遭毁坏。1980年余杭县政府拨款修复。1986年墓侧建“吴昌硕先生纪念馆”。198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诗书画印熔一炉 风流占断百名家

  关于吴昌硕的艺术成就,说者纷纭,颇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然而,最概括和最有代表性的说法乃是“金石、诗、书、画,熔于一炉中”。著名书画篆刻家、鉴定家钱君 进一步解释道:“作为艺兼众美的一代大师吴昌硕,影响最大的是画,功夫最深的是诗,印是书画的发展,反过来加强了书画的表现力,诗和画跋虽是画之余,却是他艺术思想的生动记录。”
      
篆刻(金石)是吴昌硕最早从事、成就最高的艺术。他曾在《西泠印社记》中自述:“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稍知其源流正变”。一生不懈的努力使他篆刻艺术达到了前人所未能达到的高峰。


  吴昌硕刻印,初从浙、皖两派入手,后又取法于石鼓、封泥、钟鼎。因曾遍览过诸名家所藏,眼界大开,吸纳百家之长,参以己意,别开生面,卓成大家。在刻印手法上独创钝刀入印,作品古拙苍劲,气势浑厚,其卓越成就为中、外印学界所首肯;“自我作古空群雄”(吴昌硕《刻印》诗中句)并非他自己的溢美之辞,应是公允的自我评价。
 

                                       

吴昌硕临石鼓文



  吴昌硕的书法,真、草、篆、隶,各有自己独特的面目,而造诣最高的当推石鼓文。石鼓文自唐初出土以来,经杜甫、韦应物的题咏,摹写者不绝;千余年来,名手辈出。吴昌硕习石鼓文近七十年,自述“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可知其所下功夫之漫长、之艰辛;然成绩却亦斐然,钱君 说他“前凌古贤,无人与之抗衡,至今也无人超越。”


  吴昌硕一生爱诗,也许和他的家世有关。他的父亲吴辛甲,祖父吴渊,都是诗人,都曾有诗集面世。他一生以诗人自命,在一首写给妻子施夫人的诗中,自称:“平生无长物,夫婿是诗人”。


吴昌硕学诗从王维入手,并精研中晚唐律法。早期诗作多以五言诗为主,颇有唐诗风韵。如将他的诗作放到唐诗中,几能乱真。由于他曾两次赴杭州在俞曲园门下研习文字、训诂之学,后又师从杨见山学诗,故国学基础深厚,到了晚年更是老而弥健,诗风更是奇倔峻哨,磊阴不群。他的题画诗更是既有画龙点睛之妙,又与画面珠联璧合,融为有机整体。故评论家陈石遗叹道:“书画家诗句少深造者,缶庐出,前无古人矣!”


  吴昌硕可说是借画名走入千家万户、走出国门的。他的画最大的特点是以气势见胜。“苦铁(吴昌硕号)画气不画形”是他著名的宣言。由于他娴于书法,特别精于篆隶,以刻印之手用笔,因而笔力雄健、苍劲,隐隐透出金石气,令人有磅礴之感。他以简练的笔墨表现深邃的意境,虚实相生,神完气足。所作花卉、瓜果、山水、人物、缘物寄情,充分表现出物体内在的气质和生命力。
 

  

他的画以大写意花卉独秀于清末民初的中国画坛。齐白石因之而赞道:“……放开笔机,气势弥盛,横涂竖抹,鬼神亦莫之测,于是天下叹服矣!”


  吴昌硕终其一生,以金石、诗、书、画“四绝”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近代艺术史上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流风遗韵,泽及后世。大书法家、爱国诗人于右任曾有一联总结道:


       诗书画而外,复作印人,绝艺飞行全世界 ;
       元明清以来,及于民国,风流占断百名家。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
方法一:请点击右上角 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
方法二:如果您想每天接收我们的资讯,请点击右上角
查看官方账号并关注我们


您看此文用 · 秒,如有感触转发只需1秒呦


点击“阅读原文”

--------------------------------------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157

积分
  • 5棋肉品级
沙发
发表于 2018-6-6 05:40:52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下的跟上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185

积分
  • 5棋肉品级
板凳
发表于 2018-6-17 01:48:46 |只看该作者
嘘,低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257

积分
  • 5棋肉品级
地板
发表于 2018-6-30 18:30:15 |只看该作者
占坑编辑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092

积分
  • 5棋肉品级
5#
发表于 2018-7-13 20:02:09 |只看该作者
凡是文玩当中的高手,都是现实社会中洞察世事和人心的高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217

积分
  • 5棋肉品级
6#
发表于 2018-7-27 17:38:10 |只看该作者
介是神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112

积分
  • 5棋肉品级
7#
发表于 2018-8-10 04:42:37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坐沙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190

积分
  • 5棋肉品级
8#
发表于 2020-2-29 01:33:13 |只看该作者
支持支持再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找客服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