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秀场

香文化(245)《琼黎风俗图》中香仔古法采香

[复制链接]
0
回复
4813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51

主题

0

好友

661

积分
  • 4沉水品级

最佳新人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12-28 13:19: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沉香之家。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关闭
从明清黎族《采香图》解读海南采香业的兴衰

一.发现《采香图》
符桂花主编的《清代黎族风俗图》(1)画册,汇集了《琼黎风俗图》(原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藏,后调拨至海南省博物馆收藏)、《琼州海黎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琼黎一览图》(广东中山图书馆藏)等三册共49幅彩色图画,虽然它们出自不同画家的手笔,题材、内容却大致相似,都试图从各方面多角度描绘历史上黎族社会的风土人情,是现存最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黎族传统生产、生活的画册,成为研究黎族社会历史和经济文化的珍贵文物资料。
据原海南省博物馆馆长李元茂先生考证:清乾隆中期朝廷发起绘制《皇清职贡图》,引发了绘制民族图画的风气,这三册图集应当是在这一大气候下缘起的。如果按《琼黎风俗图》的跋文及对题的落款来定绘画者与年代,此册应该是明初人邓姬应(廷宜)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以按察司签事身份随征南将军沐英平定黎族叛乱时所绘,并各记以诗而上呈将军的工作建议材料。他初步推论:“邓廷宜在明洪武二十八年的平叛黎乱时确实画过黎人风俗图册,但并不是此册。此册是在邓本的基础上仿制的,仿制的时间约在清初,后于乾嘉时装裱成册。”(2),综上所述。将三册画图所表现的黎族风俗民情的年代定为明清是可以成立的。《琼黎风俗图》共有15开页,其l5幅图画内容依次为:居处、对歌择偶、纳聘迎娶、聚会饮食、渔猎、耕、采香、运木、采藤、织、交易、渡、割鸡跳鬼、传箭、战;《琼州海黎图》共有15开页,15幅画面均有文字说明,其内容依次为:海南岛最早的地理古图、居处、对歌择偶、婚聘、迎娶、聚会饮食、猎、渔、耕、获、采香、运木、织、斗、战;《琼黎一览图》共有19开页,其19幅图画均有文字说明,其内容依次为:居处、纳聘、迎娶、对歌择偶、聚会饮食、猎、渔、耕、获、采香、运木、采藤、织、交易、渡、跳鬼割鸡、传箭、斗、战.
三册图集都有“采香”的文字和图画,转载如下:
1.明《琼黎风俗图》
文字:“沉水香,孕结古树腹申,生深山之内,或隐或现,其灵异不可测,似不欲为人知者。识香者名为香仔,数十为群,构巢于山谷间,相率祈祷山神,分行采购,犯虎豹,触蛇虺,殆所不免。及获香树,其在根在干在枝,外不能见,香仔以斧敲其根而听之,即知其结于何处,破树而取焉。其诀不可得而传,又若天生此种,不使香之终于埋没也。然树必百年而始结,又百年而始成,虽天地不爱其宝,而取之无尽,亦生之易穷。香之难得有由然也。百岁深岩老树根,敲根谛听水沉存:太平神岳怀怀久,敬出名香贡九阍。”

图1的说明文提到“识香者名为香仔,数十为群”,与清《琼黎一览图》的文字比较,没有提及黎人为“香仔”,可以推测:当时采香业的投资经营者是官商或汉人货贩,如张长庆在《黎岐纪闻》所指的“外客”。
2.清《琼州海黎图》
文字:“沉香多孕结古树腹中,其灵异不轻认识,采者数十为群,先构巢于山谷间,相率祈祷山神,始分行采觅,虽犯虎豹,触蛇虫,弗顾也。香类有飞沉各种不同,其质坚而色漆,文润而香永者,俗呼为牛角沉,尤为难得。”
从图2画面上可见,山上有十个人正忙着采伐沉香。岭上有茅棚可知,采伐者不是临时上山,而是驻扎下来,以此为业。

3.清《琼黎一览图》
文字:“沉水香,孕结古树腹中,生深山之内,或隐或现,其灵异不可测,似不欲为人所知;而一种识香黎人。数十为群,构巢于山谷间,相率祈祷山神,分行采购,犯虎豹,触蛇虺,殆所不免,及觅获香树,其在根、在千、在枝,外不能见,黎人则以斧敲其根而听之,即知其结于何处,破树而取焉。其诀不可得而传,又若天生此种,不使香之终于沉沦也。然树必百年而始结,结又百年而始成,虽天地不爱其宝,而取之无尽,亦生之易穷,且黎之智者,每畏其累而不前,其愚者又误取以供翼,及至香气芬馥,已成焦木矣。香之难有由然也。”

这幅图画绘有4个人在山岭树林采香,其劳作和休息的姿态跟明.邓廷宣款(采香图}大同小异。区别在于此图地上画有二个背篓,背篓里装有收获的香材。
二、海南沉香“冠绝天下”

海南沉香生长于瑞香科白木香树,是树干根部受伤流出结胶汁液,或虫蚁蛀蚀后的分泌物经微生物作用,日久堆积,凝结成褐黄色或淡黄色固体,逐渐由黄变黑,由轻变重,历千百年,树朽香坚,心实而沉水,色墨而味辛。一般要经多年才能凝聚成块,若经长年积聚沉降到根下的条块状体则更好,尤以入水即沉为最佳。
古人对香材使用价值的认识起初是作为药品应用于治病。传统中医学对这类主要产于热带的瑞香科树木的分泌物称为“沉香”,经加工后人药,主治寒滞呕吐、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脘腹疼痛等症。汉代,随着道教、佛教在神州大地日渐兴盛,人们对这类在香木心材上长成的黑褐色树脂聚合物予以神秘化,或时常在皇宫、寺庙、宅第的烟炉点燃,或制成辟邪物随身佩带,所谓“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小儿带之,辟邪恶气。”至唐代,中医学对沉香“香窜冲动、性质辛、微温无毒,可降气纳肾、调中平肝”之药效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宋人已记述海南岛在汉代有“交趾之蛮。过海采香……因与之结婚,子孙众多,方开山种粮”的事情。(3,宋时朝庭官府及寺院豪宅焚香成风,对香药的需求量激增,中央政府因此设有香药院,由南方输入的各种香料由官府收购垄断。海南岛是沉香及其它香料的著名产地,从宋代史籍笔记可见,海南香自贡品演化为商品、药品之后,名声远播,引发了消费者的钟爱和海内外市场的热切关注。

赵汝适在《诸蕃志》中评价海南土产“沉水、蓬莱诸香,为香谱第一”,“其货多出于黎峒,省民以盐铁鱼米转博,与商贾贸易。”(4)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志香》开篇写道:“世皆云二广出香,然广东香乃自舶上来。广右香产海北者亦凡品,惟海南最胜。人士未尝落南者,未必尽知,故著其说。”(5)可见香药已成为海南特产之最。
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一书中专门别类详细介绍海南香的种类、品质和产地:“海南黎母山峒中,亦名土沉香,少大块,有如茧栗角、如附子、如芝菌、如茅竹叶者,皆佳;至轻薄如纸者,入水亦沉。万安军,在岛正东,钟朝阳之气,香尤醖藉清远,如莲花、梅英之类,焚一铢许,氛翳弥室,翻之四面皆香,至煤烬,气不焦,此海南香之辨也。”;“蓬莱香出海南,状类沉香,惟入水则浮,气稍轻清,价亚沉香,刳去背带木者,亦多沉水。”;“鹧鸪斑香,亦出海南蓬莱好笺香中,色褐黑而有白斑,点点如鹧鸪翼上毛,气尤清婉。”;“笺香出海南者,如蝟皮渔蓑之状,广东舶上生熟速结等香,当在海南笺香之下。”(6)
周去非还特别提到当时海南沉香的交易情形:“(沉香)海南自难得,省民以一牛于黎峒博香一担归,自差择得沉水,十不一二,顷时香价与白金等(笔者注:时称银币为白金),故客不贩,而宦游者亦不能多买。”(6)又,蔡绦云:“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引李时珍《本草纲目》]朱初平记:“沉香价,每两多者一贯,下者七八百。”[引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0]可见当时海南沉香不但品质优而且稀为贵。

三、明清盛而衰
明代科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结合前人的经验,对海南沉香作了认真的比较研究。针对前人沉香、檀香不分,而沉香又因产地、称呼、药性含糊不清,尤其是对所谓“海南多阳,一木五香”之说,李时珍勘误更正曰:“按李珣海药本草谓沉者为沉香,浮者为檀香;梁元帝五楼子谓一木五香:根为檀,节为沉,花为鸡舌,胶为熏陆,叶为霍香。并误也。所谓五香一木,即前苏恭所言,沉、栈、青桂、马蹄、鸡骨者是矣。”他概括指出:“沉香品类,诸说颇详。……香之等凡三:曰沉、曰栈、曰黄熟是也。”(7)他着重从医药效用的角度将沉香分为三个等级,各等级之下也可根据长性、形状、香气等再细分,并对其药效、主治、附方——列举注明。从此,海南沉香名正言顺,弥足珍贵,如屈大均所言:“故欲求名材香块者,必于海之南也。”
据《明实录》卷55“洪武三年(1370年)八月己已”记载:琼州海商携带香货赴南京途中溺死,时有司检验其货数,拟课什一税,太祖令免其税,并让同行的海商代卖死者之货,将货款交还其家人。此事说明海南沉香在京都的舶卖,居然引起皇太祖朱元璋的关注。
明末至清,《广东新语》、《粤中见闻》、《黎岐见闻》、《岭南杂记》等古籍笔记对海南香树生长及沉香采购情况都有详细的记述。时人编撰的粤琼各地方志都辟有专栏,对海南沉香倍加褒扬宣传,从中也可以了解当年势利者如何深入高山老林伐木采香的情形。
屈大均写道:“香之树丛生山中,老山者岁久而香,新山者不及。其树如冬青,大小不一。结香者百无一二。结香者或在枝干,或在根株,犹人有痈疽之疾,或生上部,或疠下体。疾之损人,形貌枯瘠;香之灾木,枝叶萎黄。或为风雨所摧折,膏液洒于它树,如时症传染,久亦结香。黎人每望黄叶,即知其树已结香,伐木开径而蒐取。……诸香首称崖州,以出自藤桥内者为胜。”(8)
屈大均不但对海南香的生长状况十分了解,而且对时人釆香买香的情节也一清二楚:“凡采香者必于深山丛翳之中。群数十人以往。或一二日即得,或半月徒手而归。”;“买香者先祭山神,次赂黎长。乃开山,以藤圈其地,与黎人约:或一旬或一二月。以香仔抓香之日为始。香仔者,熟黎能辨香者也。指其树有香,或树之左右有香,则伐取之。香与平分以为值。”;而“香产于山,即黎人亦不知之。外人求售者,初成交,偿以牛酒诸物如其欲,然后代客开山。所得香多,黎人也无悔。如罄山无有,客亦不能索其值也。黎人生长香中,饮食是资。。他在书中还提到所谓“生结”即“黎人于香树,伐其曲干斜枝,作斧口以承雨露,岁久香凝”;而“死结者,斫树于地,至三四十年乃有香而老者也。”至于对海南沉香、油速、伽南等香材种类品质的分析,屈大均娓娓道来,言之凿凿,令人叹服其认识之深透。
张长庆在《黎岐纪闻》记道:“能采香者谓之香仔,外客以银米安其家,雇入山中,犯雾露,触恶兽,辄经旬累月于其中,而偶一得之,不幸者虽历久无获也。”(9) 震方在《岭南杂记》提到:“(黎峒)其俗皆女子采香,……腰配利刀,什佰为群,遇窃香者,即擒杀矣。”
从屈大均等人的笔记可以证实:【1】至明清时期,海南采香业的发展规模比起宋元时代有过之而不及。受“香价等值白金”、“一片万钱”的巨大商业利益的驱使,不但有数十乃至上百人的采伐组织,而且每次采香都驻扎山岭,劳作时间也“经旬累月”。尽管山高林深、瘴毒疬疾,甚或黎人反目成仇也置之度外;【2】在山区居住的黎人有不少“饮食是资”,仰靠采香业谋生,正如大均所言:“计畲田所收火粳灰豆,不足以饱妇子,有香,而朝夕所需多赖之。天之所以养黎人也。”;【3】采香业的兴旺直接导致毁林开路、砍树伐木,不但使香树枝干伤残、断根绝种,更人为破坏原始森林的自然生态,危害山岭植物群落,造成水土流失,祸及田地家园。
此外,海南花梨和紫檀作为热带雨林的高档木材,也因商业利益的驱使和封建统治者的超经济掠夺而遭到空前绝后的采伐。各地官府衙门对老百姓除强征摊派钱粮以外。“琼郡每年例外进贡花梨、沉香……,查差人山釆木。”(10)在琼山县,康熙年间,地方“文武官属役黎采香、藤、花梨、紫檀等物。”(吴震方:《岭南杂记》)在崖州,驻防官兵“每岁装运花梨勒要牛车二三十辆。”老百姓为了对付这种勒索,“恐致贻累,见花梨颇砍伐之,故老者渐见少焉”。(9)史料上多见黎乱的“导火索”由采伐香材、花梨的纠纷引发,可证千百年来海南民族关系紧张,其重要原因实与历代官吏兵匪对山区资源特产贪求无度有关。劣质的政治也会糟蹋脆弱的自然生态,这也是历史教训之一。
早在宋代,苏东坡谪琼期间目睹海南沉香因名声所累,求者贪婪无度,曾写诗讽刺这种“竭泽而鱼”的愚举:“沉香作庭燎,甲煎纷相如。岂若注微火,萦烟袅清歌。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朱刘两狂子(公自注:朱初平刘谊欲以取水沉),陨坠如风花。本欲竭泽鱼,奈此明年何?”(11)
宋朝天圣元年(1023年),宰相丁谓贬到崖州时,还能“夜听孤猿啼远树”、见到“麋鹿时时到县衙”;卢多逊居住海边水南村,也常见“鹦鹉巢时椰结子,鹧鸪啼处竹生孙”,可知当时崖州城附近飞禽野兽与居民和睦相处。而到了明朝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同样到过崖州的广东官使钱並,在一组《悯黎咏》诗中却感慨地写道:
     海南无猛虎。而有猄和麋。
     玄崖产珍木,种种称绝奇。
     斯物出异域,颇为中国推。
     以兹重征索,奔顿令人疲。
     穷年务采猎,为官供馈仪。
     苦云近岁尽,无以充携持。
     直欲诉真宰,铲此苏民脂。
     物理有固然,忉恒令人思。”
[笔者注:钱並时任广东按察司清军监背左哨副使,因崖州知州邵浚虐取黎赋,激起黎民作乱,明廷派巡抚欧阳必率诸路官兵十余万人前往镇压,钱{山业}同行。]
455年前的有识之士在海南岛尚能发出“物理有固然,忉恒令人思”的肺腑之言,何况我们今人该如何面对同住地球村里的物种生灵?!

四、采香业反思
海南岛自有人类活动之初,应是森林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的宝岛。然而,数千年来,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以热带森林的变迁作为代价,随着移民迁徙、人口增长、工具进步、土地开发、商业利益以及生产生活对森林变迁的影响加深,海南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有增无减。人们为了种种功利,处心积虑向森林索取,致本岛最为富饶而又神秘壮观的原始森林,难于招架人类的恣意征服。
海南沉香自古闻名遐迩,远销大陆海外,由于山岭上天然结香的本来就少,乱砍滥伐导致大量的土沉香树种在人为干预下加速消失,再加上过去采香者往往釆其十分之一二,毁其资源十之八九,造成沉香产量日益减少,质量也趋下降,甚至采买艰难,一件难求。应当承认,海南民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法规淡化,是造成本岛沉香资源日趋枯竭的不可忽略的因素。
毋庸置疑,人类的生产生活必然会消耗自然资源,因而也就给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当这种危害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致其无法有效消解这种破坏性的压力时,它就会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发生灾变。千百年来,海南岛森林遭受破坏之后果严重已不断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康熙七年(1668年)时任崖州知州的张擢士觉察到沉香采办之艰难,并针对赋贡征收起解之流弊,斗胆上书朝庭,请免供香。其文言辞恳切,又不乏真知灼见,更是不怕掉乌纱帽的谏诤,值得一读。
琼郡半属生黎,山大林深,栽产香料。伏思沉香乃天地灵秀之气,千百年而一结,……自康熙七年奉文采买,三州十县,各以取获迟速为考咸之殿最。滑役入其中,狡贾入其中,奸民入其中,即诸黎亦莫不知寸香可获寸金,由此而沉香之种料尽矣。若候再生再结,非有千百年之久,难望珍物之复种。……近因采买艰难,催提纷纷,本年春夏初犹银香兑重,及至逼迫起解之时,甚有香重一倍而银重二倍者,……况琼属十三州县供香百觔,而崖独有十三觔之数。嗟!崖荒凉瘠苦,以其极边而近黎也。且香多则解费亦多。籍曰产香,岂又产银乎?倘由此年复一年,将虑上缺御供,下累残黎,区区征末吏又不足惜矣。”(12)
胡传(胡适之父)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客游至粤”。受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委托,用一个多月时间深入黎族聚居区考察黎情,并著有(游历琼州黎峒行程日记》。他在11月7日的日记写道:“自南丰以至凡阳,共计三百零五里,皆生黎所居,山最深林最密之处也。其中并无平广之荒地,亦无大林,间有茂密之区,亦浅露于山阿之外。其材木以鸡子木、胭脂木、油楠、绿楠为佳,而每次不可多得,其出山易者已采伐罄尽。今惟层山峻谷中间有一二株、数株而已。”写到这里,胡传先生感喟不已:“凡言黎中多腴地,多材木,皆耳食之谈也”(13)
近年来,由于自然繁殖率低、虫害及人为掠夺式砍伐等原因,致沉香资源濒临灭绝。自1987年起,白木香已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三级保护植物,1999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受国际贸易公约保护。

森林是本岛陆地生态系统面积最广、结构最复杂、功能最稳定的生态系统。它既能适应生物繁殖的多样性,又能很好地抵御台风袭击、减缓暴雨危害、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庇护农田作物、馈赠居民游客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是维护全岛自然生态平衡的晴雨表和调节器,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为了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善待森林。
通过对海南历史上香材采伐的反思,我们既要认识到人类相对于自然界的主体地位,又要认识到自然界对人的客观制约性和依存性,更要警悟我们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决不能超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所许可的限度。1961年周恩来总理视察西双版纳时。曾语重心长地指出:“西双版纳号称美丽富饶之乡,如果破坏了森林,将来也会变成沙漠,我们共产党就成了历史的罪人,后代会责骂我们的。”(14)周总理虽然发问在“云之南”,但“海之南”难道不应该反省吗?!今天重温周总理的殷切教诲,对于我们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高度,进一步认识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更深刻地理解海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实现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作者: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陈光良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杨云云
来源:《农业考古》2010 04



?以下为来源信息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多分享、积福报!如果您觉得该内容您朋友可能会喜欢,建议点击右上角图标分享给他们;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或复制xiangdao0001搜索查找,即可关注此号。
---------------------------
您好!感谢关注“中国香道”!
微信号:xiangdao0001
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我们将怀着感恩的心,在不同时期分享香文化中所涉的相关知识;愿与您共同传播中国香文化。

查阅以前文章,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关注后发送信息“老文章”即可!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查看培训班信息请回复“培训班”。
www.xiangdao1.com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找客服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