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最后登录
- 2017-2-3
- 香囊
- -151
- 积分
- 1933
- 精华
- 0
- 帖子
- 2009
- 主题
- 3023
- 分享
- 0
- UID
- 57345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沉香之家。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点击登录 关闭
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士”。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紫砂壶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以下信息由爱茶网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紫砂壶颜色各异,但紫砂茶壶为什么称为“紫色”?这个问题是不少紫砂壶爱好者心中的一个疑问。在当今的中文或英文字典里,紫色的解释都可能是“红色与兰色 的复合颜色”。假如将一把普通的褐色宜兴茶壶放在一个小学生的眼前,问他这是什么颜色。这小学生一定回答是咖啡色。这个宜兴茶壶的紫色的来源问题好像从未 在任何相关的书刊上提及过。
实际上在古汉语中褐色就是紫色。例如将褐色兔毛做成的毛笔称为紫毫 ,将有褐色斑纹的竹子称为紫竹,以及将褐色的檀木称为紫檀,褐色的貂皮紫貂皮等等。根据“辞海” 的解释,紫色还有帝王专用物的含义。如将帝都的道路称为紫陌,北京的故宫称为紫禁城。此外,紫色的另一含义是祥瑞的意思。例如古诗文“紫气东来” 中的紫气即为祥瑞之气。因此,古代文人将这褐色的泥料称为紫泥,将这褐色泥料做成的茶壶称为紫砂壶,应不乏是将宜兴茶壶视为一种祥瑞,高贵器物的意思。
中国学术界将陶瓷划分为陶器与瓷器两大类,而美国学术界将陶瓷分为土器,炻器和瓷器三大类。中国称紫砂器为陶器,或归为高温陶器。然而,西方陶瓷界却将紫砂器称为炻石器(Stoneware)。
宜兴紫砂壶在世界各地的东方工艺品商店不难看到,但是,那些5-6位数的高价的大师级紫砂器现在还未出亚洲市场。中西方文化对紫砂艺术的审美方面显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宜兴茶壶为何姓“紫”
“紫砂壶不是紫色,为何成为‘紫’砂壶,紫砂壶颜色初探”是“断翅的鸿鹄”先生转发的文章。看完全文,我感到似曾相识,查查资料知道此文是“出处先生的文章”。出处先生曾在2007年1月18日在“陶都网”上发表过“宜兴茶壶颜色初探”,并首次提出: “宜兴茶壶的紫色来源,好象从未在任何相关的书刊上提及过”。我也曾写文与之商榷过,今把旧稿重新审改,与“断”先生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自古说“名正则言顺”。整天钻在紫砂壶堆里,倒不知宜兴茶壶为何姓“紫”,为何称“紫色”,真也可叹!出处先生做了一件好事。他的“初探”上网几个月来,就有近万人阅读,可见这一问题很受关注。我也是学习者之一,并把它打印下来,放进了资料夹。事过近两年,“断”先生又重提此话,看来还是值得一聊。
“断”先生和 出处先生的短文仅三百余字,言简义重。但其基本要点我以为很值得商榷。
其一、作者以“假如将一把普通的褐色宜兴茶壶放在一个小学生的眼前,问他这是什么颜色。这个小学生一定回答是咖啡色”为题,并由此推出“古代文人将这褐色的泥料称为紫泥,将这褐色泥料做成的茶壶称为紫砂壶。”假如把一把紫红色的茶壶,给小学生看,那结果如何?作者没有举证。
宜兴茶壶不是号称五色土,制出的是万紫千红的彩陶品的吗?怎么这一种褐色壶,这一种褐色泥料,竟成了宜兴五彩陶土的代表。宜兴陶土以褐色为主吗?以褐色壶、褐色泥料,代表宜兴陶艺,恐怕宜兴世世代代的作陶人,也不会答应。
其二,作者说“实际上古汉语中褐色就是紫色。”
这可能不对吧。我跑过煤矿。褐煤,是黑灰色的孬煤。褐字,其字义为差,其色为黑暗。我的记忆对不对?查了《辞海》,我大吃一惊。恐怕有误又查了《文言文词典》,其说和《辞海》差不多,接着又查了《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在出版说明上说:它为了引古书来释义,就忽略了今义。看得出三词典对褐字的古义的解释是一致的,褐色与紫色有天壤之别。综合三辞典,褐字有四义。其本义是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古时为贫贱人所穿。其二,由义一转化为贫贱人的代称。其三,是指粗麻织成的袜子。其四,由以上引申为黄黑色,如茶褐、褐煤。(见《辞海》659页),褐字,最早见于《孟子》,就是用其本义。这样看来,古代文人,尤其是像欧阳修、苏东坡那样的文人,怎么会把“低贱、黄黑”的褐色,与“吉祥、高贵”的紫色通用,更哪里是“古汉语中褐色就是紫色”呢?“古汉语中褐色就是紫色”,不知这一出处在哪里。
紫檀木是明郑和下西洋之后才引人注目的。新出版的《木鉴》说,其新木切面为桔红色,久而变为深紫。木屑的水浸出液为紫红色,且有荧光。紫红色与紫黑色纹理相间。我用的镇纸是紫檀木的,越用越亮越紫红。至于说紫毫,过去做毛笔的兔毛为深山野兔毛,黑而发亮,其锋尖为紫红色且闪光。那“七紫三羊”毛笔,羊毛作衬,其锋尖的紫红色是非常清晰的。紫竹,我没见过,不敢妄言。仅我所知,紫檀木、紫毫,那确实是紫的,而不是褐色的。颜色古今一样,我想古人是不会把紫色看成褐色,也不会把褐色说成紫色的。
其三、紫砂泥之称源于何时?
从我查到的资料看,紫砂称谓,可分三段。宋及宋以后的文人在诗、文之中称之为紫泥、紫砂。但他们的文字,寥若晨星。《紫砂壶全书》说,紫泥古称青泥。看来陶工对文人的称呼,并不买帐。为什么?文人见的是陶器、陶工说的陶土。陶土和陶器的颜色是有差异的,有时差异还很大。其二,明清之际的众多文献均以“阳羡砂壶”名之,并无明确的“紫砂”概念。如比较近的叶恭绰先生为《阳羡砂壶图考》作的序,对宜兴茶壶只说了一句,“吾因砂壶一事而感及其他”。与叶先生同时在1925年给《阳羡砂壶图考》作序的李景康,也没有称之为“紫砂壶”。民国的赵汝珍名著《古玩指南》也没有“紫砂壶”的概念。如果紫砂壶概念,那时已很盛行,我想他们说“阳羡紫砂壶”、“宜兴紫砂壶”,比用“阳羡砂壶”、“宜兴砂壶”要响亮得多!
从以上事实与分析,我认为紫砂壶的统一概念,是今天的事,而不是古人的事。“紫砂壶所有的原料统称紫砂泥,其原泥分为紫泥、红泥和绿泥三种”。(见《紫砂壶全书》新版第15页)。“紫砂泥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是紫泥、绿泥、红泥三种的统称。“(见徐秀棠1998年版《中国紫砂》第6页)为什么这样定,什么时候定的,是什么机构定的?下面我谈点想法。
一、 紫砂壶之名的“统一”是今天的事,不是古人事。
现在不少人认为,紫砂壶之名是古人命名的。我认为没有史实作证,是今天才有统一的姓名,前文已作分析,不详述。而证明这一观点,我引用一段专家文章,“解放前,紫砂陶土的开挖主要集中在丁蜀镇大水潭附近,也就是所谓的正宗紫砂土的黄龙山。紫砂艺人对紫砂土的名称也没有确定的称呼,统称‘野山红泥、清泥(也有写青泥),底糟青等’”。专家分析原因是当时开挖条件简陋,就是到了解放后四号井、五号井等较大坑道使用,开挖量增加,但紫砂厂用泥也不太区分。这是2003年专家写的“宜兴紫砂陶土矿源探究”(以下简称“探究”)一文的论述。(见中国紫砂收藏家网)有人认为,制陶人最清楚宜兴茶壶为何姓紫。他们自己都没有确定的称呼,何谈统一叫紫砂?
二、 “紫砂热”中得“统一”
“紫砂艺人对紫砂土的名称没有确定称呼”的状况,一直延续到“紫砂热”。“探究”一文说:“上世纪90年代随着‘紫砂热’的升温,矿上开始细分矿源。现在采用的露天开挖,使得一些稀少品种大量出现”。“紫砂热”带来“细分矿源”;细分矿源,需深入研究矿源、矿泥,需给矿泥以细化命名。于是“探究”一文说,“根据前人的研究及对照矿标,可以确定:‘紫矿陶土是甲泥矿层中的一个夹泥,而夹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粘土,属粉砂质泥沉积岩’”。叶龙耕先生在“紫砂生产工艺技术问题的探讨”中,对“紫砂泥与紫砂壶的显色”,则作了物理化学的分析。他说“众所周知,瓷器与陶器的主要差别之一,是瓷器含铁低,陶器含铁量大”,而宜兴的紫砂陶土中含有丰富的天然的矿物质,导致了“紫砂泥的紫红色调”。
专家的文章告诉我们,宜兴茶壶的紫色之所以姓紫,叫紫砂,一是紫砂热引来的细分矿源。二是专家对矿源的科学研究。三、科学研究又结合了前人的成果,对矿泥细化命名的结果。
三、 是民间约定,还是官方确定?
有历史的积淀,又有紫砂热中的科学研究,宜兴茶壶统一“紫砂壶”之名,只是条件。历史上姓名不统一,今天要统一,无怪乎有两种命名办法,一是民间约定,或是叫习惯了,或者是某位专家写了书,得以公认。若此,为对历史负责,应该对历史有个说法。二是官方确定,那是什么机构,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方式确定的。
从现在资料看,宜兴砂壶姓“紫”是先有行业习惯,后经官方认可的。“按照紫砂陶器业内人士的习惯讲法,紫砂泥是红泥、紫泥和绿泥(即本山绿泥)三种制作紫砂陶器陶土原料的总称。本书为叙述方便,把藏量最多、用量最广的紫泥称作紫砂泥。”“紫砂泥,古时亦称‘天青泥’或‘青泥’。因此,在解放前当地陶业界常把紫砂行业称为‘青泥业’。” 这是最新出版的《宜兴紫砂陶》对紫砂泥之称来历的解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