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秀场

【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征文】沉香袅娜张爱玲(图)

[复制链接]
0
回复
3895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7

主题

0

好友

234

积分
  • 3熟结品级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9-16 22:44: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沉香之家。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关闭
【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征文】沉香袅娜张爱玲(图)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孤独地在美国公寓里逝去。然而,她的传奇并没有落幕,20年来,在华文世界兴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张爱玲热。

  自张爱玲辞世后,张爱玲热逐渐从学术界蔓延到读书界。在海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下,作家的很多散佚作品不断被发掘整理。张爱玲是一口井——不但是井,且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古井无波,越淘越有。

  张爱玲去世10周年之时,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纪念集《沉香》。《沉香》中的散文和剧作均是近来相继浮出水面的张爱玲佚文,还有多幅张爱玲的遗物照片。无论是“私语”辑中的散文小品,还是“戏梦”辑中的电影剧本,每篇都有一个或简单或复杂的故事,一段或动人或有趣的因缘。

  熟悉张爱玲作品的读者,对沉香都不会感到陌生。张爱玲写过《沉香屑:第一炉香》等作品。沉香又名“奇南香”,是一种十分名贵的香料,轻烟袅,淡雅悠长。“千载沉香遗迹在,谁将绝调写风神”,用这句话来形容这些张爱玲的佚文,可以说是十分恰当的。

  一直都认为已经把张爱玲读烂了,提起张爱玲总是联想到苍凉、残忍、冷漠之类的词,张爱玲很喜欢“凉薄”这个词,用来形容她自己的作品也很贴切。张爱玲的笔下鲜有爱情,最浪漫的不过是目标明确的调情,比如白流苏;张爱玲的男女模式是女人通过征服男人的精神占领男人的物质。看她的书,如同翻看着泛黄的旧照片。借着一帧帧旧照片,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一桩桩旧事,或喜或悲,都不用放在心上。

  直到看了《沉香》,字里行间我感到张爱玲原来是很温暖的,透过“冷冷的成熟”,那是一种“泽及万世而不为仁”的温暖。张爱玲常常被说成不羁,她理解人性的弱点,但绝不能说她就等于它们。她把根扎在最低处,从这里长高,高到俯视人类的悲哀,却并不高高在上,她与一切同在。张爱玲宽容人性的弱点,说到底她还是悲天悯人,还是爱人性的;她作品写到芸芸众生,嘲讽,刻薄,最后心还是软了,这都是基于她的这种深藏着的爱。

  张爱玲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世界,这个世界并不离开我们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但是有所超越,朝向那广大而深邃的所在。对待儿女情长,乃至生老病死,她只是怜悯;她感动于别人顾不上、达不到或不懂得的地方。张爱玲能体谅天下人的情感,这种体谅就是她的情感,而她的情感不限于体谅。她的一生,没有享受过家的温暖,不知她是否遗憾?千千万万个孤寂如她的女性,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唯有她,用犀利的文字,记录了盛世时的东方大都会中的自私而真实的人们,以及他们挣扎的人生。

  张爱玲的文章不可学,没有经过钟鸣鼎食,没落大家余晖氤氲浸染的人,写不出那样精致的颓废。线装书的陈香,弥漫在她的眉梢眼角,绮丽成她的冷艳之笔,行走出一道通幽的回廊,每一道雕栏都刻着一段传奇,每一个角落都埋藏着一个故事。沉香屑里的第一炉香,还没有燃尽,灰烬也成了古董。她有一句话,对于晚辈的影响可能要更大,也更确实:“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张爱玲的生命的确是“华美”的,无论先前的显赫,还是后来的寂寞,张爱玲算是最苍凉的女子了。于是看她的人的心也会变得苍凉,在她的文字里,敏感,琐碎与世故,冷漠并存。既然连欢喜也如此卑微,那么悲凉也就自然而然地从骨子里泛出来。然而张爱玲敏感而早熟的心灵,过早地感受到亲情的淡漠,爱情的破碎,家族的算计,世俗的可讽,幼小的心灵早早感受到彻骨的苍凉。苍凉,不是低低地怨诉,而是冷静的表白,更见惨伤,人生原来如此无常。

  她穿着大团花、滚镶边的晚清长袍,微笑着扬起下巴,细细地玩人生。当丝丝情愫欲理还乱时,不经意想起张爱玲的闲看花落神闲气定。当万千琐碎纠缠不去时,闪回过张爱玲穿着奇异服饰招摇过市,微笑只是回应自己的心情。也许人生只求这样恣意生长一次,纵情地开放,从容地告别。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找客服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