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杯造型朴素大方,线条饱满酣畅,制作规整精细,釉色白恬静,给人以既雍容饱满而又凝重大方的美感。邢窑是中国最早的白瓷窑址,白瓷的发明在中国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结束了自商朝以来青瓷独尊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后世的花瓷生产尤其是彩瓷生产创造了条件。
名称:宋代邢窑白釉行炉 材质:白釉陶瓷 尺寸:直径10,高8.1 克重:204.88克 小知识: 邢窑是唐五代最著名的白窑瓷场,有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而通之”的美誉。窑址在今河北省邢台县,因唐时地属邢州,故名邢窑。 邢窑发展到唐代,陶瓷工艺在制工的精巧和造型与上色的艺术水平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尤其到了唐末五代,有重要发展。直到后来考古遗址,均有发现宋金元明清各个时期也有少量遗存。 邢窑白瓷胎质坚实,胎质细洁纯白,器内施满釉,器外釉不到足。在胎、釉之间有一层化妆土,作为护胎釉。 邢窑产品器型规整,制作精致,有碗、盘、钵、托子、杯、砚、盒、瓶、壶、罐等,多为日常用品,均少带纹饰,以突显釉质之美,风格朴素淡雅。 行炉的用途为礼佛时焚香所用,因为这类香炉既可以放置在原地使用,也可以手持行走时使用,近几年考古发现有铭文记载,故称“行炉”。行炉这类以前只有王公贵族或特殊人物和特殊场合使用的器皿,后来也普及到民间。 邢窑白釉瓷,其细白瓷的釉面光滑,色泽雪白莹润,极其善心悦目。 炉体器型规整,制作精致的香炉日常用品,均少带纹饰,突显釉质之美,风格朴素淡雅。 陆羽《茶经》中所赞“邢瓷类银”,“邢瓷类雪”,便是指其釉色而言。 内外施釉,胎质极其洁白,细腻,釉色油亮,制作极好,十分少见。 出土文物,釉层面由于受地下干冷空气的影响,器物由外及内受冷,釉层及胎体因热胀冷缩的开裂。 经过近千年的埋藏,炉身出现自然的细小开片,非常经典。这是老器的一个鉴别标准。 杯足无施釉,圈足,手摸较为粗糙感,这几点符合邢窑特征为邢窑止精品,十分珍贵。 遥想古人王公贵族手执行炉礼佛,今朝已过千年。 包老包真的邢窑行炉,品相九分,收藏绝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