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秀场

茶道与香乘

[复制链接]
0
回复
4708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匿名  发表于 2016-12-28 12:42:07 |倒序浏览 | 接收回复通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沉香之家。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关闭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鹧鸪天词,感情沉郁,风格清新,很耐品读。我个人特别喜爱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一联,不仅因为对仗工稳,辞义闲雅,更因为在这两句词里,词人同时提到了茶品和香品,涉及到茶文化和香文化两个领域。


如同茶文化一样,中国香文化起源也很久远,至晚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屈原诗歌中就有大量香草美人的描写。据现存史料分析,焚香起源于远古的祭祀活动。相传炎帝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始尝百草,始有医药。草中很多是香料植物,这些香料植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提及。所以可以初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炎帝神农氏是中华茶文化和香文化的始祖。西汉时期我国茶文化和香文化均已初步成形,著名的博山炉就是长安巧工丁缓设计制造的。


南朝乐府杨叛儿歌中唱的: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就是这种用来烧香的器具。东汉时期随着佛教传入,合香方法逐步完善。如佛教内典金光明最胜王经辩才天女品第十五中就记载有菖蒲(跋者)。牛黄(瞿卢折娜)。苜蓿香( 塞毕力迦)。麝香(莫迦婆伽),香附子(目哆)。沉香(恶揭噜)。檀( 檀娜)。零凌香(揭罗)等三十二味香药, 而且中、梵文并列,颇为丰瞻。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但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着茶经,茶品、茶器乃至煎茶的方法都达到一定的高度,茶道也在中唐时期形成。


唐代也是香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各种宗教仪式要焚香,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大量使用香料, 并将合香、烧香、熏香、鉴香发展成为一门高雅的艺术,后来传入日本,演变成日本香道而流传至今。宋代是茶文化、香文化的鼎盛时期,就香文化而言,就有多部著作面世,如洪刍《香谱》,陈敬《香谱》,叶廷王圭《名香谱》,以及南宋居家必用事类等。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文人丁谓的《天香传》是一篇很重要的香文化著作,虽然篇幅不长,但对宋代香品、香器乃至香文化现象都有很具体的描述,值得仔细研读。宋代茶品丰富,譬如仅供皇家御用的茶品就有大龙团、小龙团、龙团胜雪、密云龙等名目,或烹或点,或煮或煎,使中国茶道艺术达到顶峰。


宋代香品也很丰富,单香材就有沉香、檀香、龙脑香、安息香、零陵香、甘松香、乳香、藿香、苏合香、降真香、金颜香、茅香、麝香等名目。将这些香材按照合香方调和在一起,称作合香,有香饼、香丸、香篆、末香等。或熏或焚,或印或佩,丰富了香文化内涵,可用香乘来总括。


李清照词中所说的瑞脑香,是一种加入脑子后印成瑞兽形状的香品,其合香方及合香方法香谱中都有记载。有意思的是,宋代不仅在香品中加脑子,茶品如大小龙团中也入脑子,以便提香。这里的脑子是一种香料,俗称梅片,出婆律国,状如树脂,火飞成片,味辛香,可入药。宋代茶文化、香文化的兴盛,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提倡。如丁谓、苏轼、黄庭坚、朱熹等,不但是茶文化的鼓吹者,也是香文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朱熹作为有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在茶文化及香文化方面的造诣也很精深,他那首著名的茶灶诗,大家都很熟悉: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他还有一首香界诗,就很少人留意了: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写得雍容闲雅,气度恢宏,很有朱子风范。特别是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两句,更是幽妙圆通,非精于香乘者难以道出。


宋代因为茶文化、香文化的繁盛,甚至出现了一些以点茶、焚香为主业的政府机构和从业人员,统称四司六局。其中茶酒司专管客过茶汤、斟酒、上食等;香药局专管香炉、香球、装香簇烬细灰等。这些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出现,不但丰富了茶文化、香文化内容,也使之普及到寻常百姓人家,可以说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同茶文化一样,元、明时期的香文化基本是唐宋的延续,没有大的发展。明代出现了几部香文化集结著作,其中以周嘉胄的《香乘》最为丰富,正如清代《四库全书》辑录者所评定的那样:香乘二十八卷,明周嘉胄撰,殚二十余年之力,凡香名品故实,以及修合赏鉴诸法,无不旁征博引,一一具有始末。自有香笺以来,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香严三昧十卷,篇帙最富。嘉胄此集乃几于三倍之。谈香事者,固莫详备于斯矣。可谓推崇备至。


大约到了明末清初,香文化开始趋于没落,清末逐渐销匿。晚清香文化虽然已经没落,但在少数士大夫家庭中还多少保留着一些合香、焚香的习俗,关于这一点,我们在阅读古典名著《红楼梦》时可以得到印证。及至清末,由于频年战乱的原因,官僚腐败,民不聊生,香文化渐次销声匿迹。到了近代,礼仪尽废,风雅不复,诸如茶道、香乘、插花这样高雅的文化传承渐次断灭,或者被视为封建糟粕而遭受质疑,凡此种种,令人叹惋不已。文革以后,传统意义上的香文化大陆上已然绝迹。但在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一些地方,还多少得到一些保留。所幸古人典籍尚在,中华民族文化血脉未断,为我们重新挖掘整理乃至弘扬提供了便利条件。


以上大概勾勒出中国茶文化、香文化发展、兴盛、式微乃至灭绝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无论茶文化或者香文化,其形成、发展、式微乃至断灭都极其相似,都离不开中华文明这个大的范畴。而所谓的断灭仅仅是从实际的功用方面来说的,或者说是从一定的历史时期而言的。然而判定一个民族文化是否断灭其实很难,只要这个民族的人文精神还在,只要相关的历史典籍还在,在适当的历史时期及人文环境下,是有机会可以恢复起来的。


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这样的意思。所以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甚至研究中国香文化,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传统香文化一定会复苏。南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记载当时都城临安俗谚云: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可见同茶文化一样,宋代香文化也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令人叹为观止。我们读陈敬《香谱》、丁谓《天香传》,就能深刻理解这一点。今天,四般闲事中有些已经距离我们生活很遥远了,有些却已经在我们身边渐渐恢复。譬如茶文化、茶道,已经是家喻户晓的雅事、,而且带动了一个很大的茶产业。那么香文化、香乘,是否也能得到相应的恢复和发展呢?我们不得而知, 只有拭目以待了。





欲了解更多关注公众平台,或扫描二维码加微店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找客服

回顶部